APP下载

旅游病

1987-12-30

祝您健康 1987年5期
关键词:旅游

楚 仁

1春游,秋游花粉过敏症

“花粉过敏症”多由各种树木,蒿类或其它植物花粉引起。这些植物花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此病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眼角以及全身发痒,症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有的皮肤上还生出一团团的风疹块,严重者还会出现胸闷,憋气,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并发肺气肿和肺心病。

春、秋季节正是旅游的大好时光,也是“花粉过敏症”的流行高峰。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选择这两个季节外出旅游,更不要随便触摸一些花革。如必须外出,要备上脱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2旅游腹泻病

此病症状是大便次数增多,平均每天两次以上,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或大便次数虽不多,但粪便呈液状。起病大都较急,常伴有不适、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泻者中一般以水泻为主,少量脓血便,便时有下坠症状。腹泻过多浑身无力,引起重度脱水。此病潜伏期大约为24~48小时,一般一周内可痊愈,少数可拖至十天半月。

患了旅游腹泻要注意休息,少吃油腻食物,可服用黄连素,每日四次,每次2片,有止泻作用,也可服用四环素或强力霉素。预防此病主要是注意旅游途中的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水果要洗净再吃,饮料、食品、食具要保管好,以免病菌污染;饮食起居要有规律,不要疲劳过度,以增强抵抗力;必要时可采用药物预防,服用强力霉素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服用一次可预防一周。

3骑车旅游病

骑自行车长途旅游,易患尺神经麻痹,膀胱排尿梗阻症等病。

预防“骑车旅游病”必须讲究骑车卫生:1车座应略低于骑车者腰部水平,车把不要矮于车座,车座的前端稍低于后端;2骑车时身体姿势稍向前倾,头略向前俯; 3座垫应选择有弹性的,最好选用海绵等软质座垫;4女同志不宜骑男式车,5长途骑车旅游时须戴上手套,套内最好垫上海绵衬垫,双手要不断地变换姿势和位置;6每隔45~60分钟应下车活动一下,使肌肉松弛,小憩后再继续赶路;7一旦发生“骑车病”,应暂停骑车,对阴部红肿者,可采用热敷的方法,或用1‰高锰酸钾水洗浴,使其消肿,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4旅行结婚“蜜月病”

蜜月旅行期间,新娘易患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预防此种“蜜月病”,一是要预先选择好旅游日期,避开女方的经期。二是旅途要坚持避孕(以利优生)。可在月经来潮的第五天起逐日口服短效避孕药,也可采用避孕药膜和避孕套。三是男女都应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除勤洗澡外,有条件的要经常用温水洗下身,最好每次房事前各自清洗一次。四是在性生活上要把握适度,以免过度消耗体力。五是旅途中应勤换内衣内裤。六是最好将旅行的起程时间安排在洞房花烛夜的两三天以后。

5旅游“晕动病”

有的人在旅途中乘车、坐船、坐飞机出现晕车,晕船和晕空等现象。

晕动病只是一时性的病理反应。预防主要经常练习俯卧撑、荡秋千、爬绳梯或作一些低头弯腰,扭头颈,摇晃脑袋和反复下蹲起立等动作,以提高平衡器官对各种体位改变的适应能力。同时,在旅游途中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晕动病的人在上船、上车、上飞机之前半小时,先服一片乘晕宁(又名晕海宁),长途乘车船,可于每次饭前服一片,但一日不超过三次。也可服用东莨菪碱0.3~0.6毫克,这样可保持5~6小时不呕吐。此外,人丹、安定,眠尔通均有防治头昏脑胀,镇定神经,防止晕动的效果。口含生姜一片,不要咀嚼,既能防止恶心呕吐,又有驱风解毒的作用。2出外旅游乘车船之前,最好吃些易消化、含脂肪少的面包、蛋糕、水果等。注意不可空腹或吃得过饱。3旅行前要充分休息好,保证足够的睡眠,并保持旅途中的心情愉快,精神松弛。4坐车船前最好束上宽腰带或系紧裤带,以减少内脏的动荡。5在车船上尽量少活动,让头部紧靠坐椅,身体取斜靠位,闭目养神。6有晕动病的人,要尽量坐在车、船、飞机较前的座位,以减少颠簸。尽量不去看那些窗外晃动飞逝的景物。7保持车船内清清卫生,经常通风,以减少污浊空气引起的恶心,坐车应靠近窗边,避免汽油味造成的恶性刺激。

6夏游“日射病”

日射病是中暑的一种,因强烈日光曝晒头部过久所致。一些旅游者在夏季往往不爱戴帽子,使太阳的辐射热和红外线穿透颅骨,引起脑部的损伤而得病。病人的体温虽不高,但表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耳朵嗡嗡作响,皮肤干燥,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时意识丧失、痉挛,心肺功能不全、晕倒,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旦有人发生了日射病,应立即移至荫凉通风处,将农服解开或脱掉,用凉水擦身或湿敷头部;喝掺了盐的饮料、汽水,以补充大量出汗所丧失的水和盐份;或口服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或涂清凉油;若出现呼吸困难,应作人工呼吸,出现昏迷状况,应尽快送医院抢救。

预防日射病,一是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可能避免中午时分外出,在炎热、无风的气候里不作野外旅行,特别是不作长途徒步旅行,二是尽量穿色浅、质薄的衣服,服装以宽松、吸汗性强的长袖衣服为好。三是在烈日下应戴草帽或其他防护帽;为保护眼睛,还应戴上太阳镜。四是带足清凉饮料或白开水,大汗淋漓时应多饮用含盐类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清凉饮料,以保持水和盐类的代谢平衡。五是暑天旅游途中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增加休息次数;随身带些仁丹,十滴水,以备急用。

7野外旅游露宿病

有些青年人在夏季旅游时,或贪图凉快,或追求情趣,往往喜欢在野外露宿。结果,第二天醒来不是头晕、头痛,就是腹痛、腹泻、四肢酸痛,周身不适。不仅影响旅游兴致,而且还可能引起新的疾病。这是由于人体在睡眠时,整个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抗病能力下降。夜越深、气温越低,人体和外界的温差也就越大,再加上“贼风”侵袭,就容易引起以上症状。

野外露宿,还会被蚊虫蛇蝎叮咬伤害,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预防野外露宿病,最好办法是不在野外露宿,如j确实找不到住处,或雅兴难移非露宿不可者,也应搭个简易帐篷,以防寒露侵身,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以免蚊虫叮咬;烧堆篝火以避毒蛇猛兽。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因为那里不仅避风,而且早上还能最早见到、太阳;搭地铺时,可找些干草松枝当“褥子”,既防潮,又解乏。如被毒蛇咬伤,应立即用绳带在伤口上方缚扎,阻止毒素扩散,并尽快送医院处理。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口吸吮毒液(边吸边吐,并用清水嗽口)。如有蛇药,可按说明外涂或口服。如被蜈蚣,蝎子、毒蜂叮咬,可用肥皂水和淡石灰水冲洗,再涂上碱水或浓度为3%的氨水。如被毛虫螫伤,贴块橡皮膏即可。

8旅游疲劳症

远游常常要起早摸黑,长途跋涉,登山爬坡,往往会疲惫不堪,浑身酸痛,甚至寸步难行,这是旅途疲劳症。

造成旅途疲劳症的原因,是由于肌肉内所含的糖原成分在运动时大量分解,产生不少乳酸,造成乳酸大量堆积而引起的。

防治旅途疲劳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旅行路程。老人和体弱者一般不宜登大山,以免造成肌肉过度疲劳或急性损伤。二是为了预防途中疲劳,使积蓄在体内的乳酸完全氧化,可适当吃点醋,也可多吃些含柠檬酸的枯子,话梅、柠檬;含苹果酸的梨子、苹果、樱桃;含琥珀酸的枇杷等水果和饮料。三是休息时用手轻轻按揉和捏拉腰背部、腿部肌肉,或请旅伴作按摩、推拿,再搽些松节油,防止肌肉僵硬,入睡前,有条件最好洗个热水澡,以帮助消除疲劳。四是,有慢性腰腿痛病史的人,旅游前应柬上腰带或缚上绑腿布,以减轻肌肉酸痛。

9旅游步行病

有些人徒步旅游,一天下来两只小腿到足背肿胀。起来;有些人是扁平足,或患鸡眼、胼胝,多走路后足底疼痛,步履难行,有些人脚底和鞋底长时间磨:镣,或穿硬帮新鞋,使脚趾、脚跟与脚底打水泡,有人在跑步、登山、疾走时,还会产生腿肚子抽筋的症状,这些统称为“旅游步行病”。

下肢肿胀的预防方法:一是穿弹力袜子,二是缚上弹力绑带或绑上绑腿布行走;三是夜间睡眠时,在小腿下面垫些东西,使之稍抬高些。

扁平足的人,应穿垫高足弓的软底鞋,而且限定其路程;鸡眼患者,可在旅游前1~2周内贴敷鸡眼膏治疗,使其软化,胼胝病人应经常用热水泡脚,软化胼胝,其坚硬部分可用剪刀修除。以上脚症如在旅游途中发作,可临时采用措施,垫些海绵、棉花之类,以减轻疼痛。脚上起泡,可用针将其刺破,挤出液体,涂上紫药水。次日旅游时,应贴上胶布、减少摩擦。途中如有小腿抽筋,可采用下列办法:一是用手紧握拇趾,尽量伸直腿部,二是躺下利用树桩、墙角压挡脚趾、将腿部伸直。如复发,再用上述方法医治。事后还应轻轻按摩腿部。

10老人旅游病

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旅游中容易得各种疾病。

预防老年旅游病,一戒不择季节出外旅游。冬寒夏署对老年人保健不利,应选择气温适当的春秋季节,还应带上衣物,以防昼夜气温悬殊或气温突然变化时随时增减;二戒车辆颠簸、以免出现头昏、头疼及晕车;三戒不服老,和青年人比高低;四戒登险,老年人往往驼背弯腰,重心不稳,易摔倒而造成骨折,出门时最好带上拐杖,以帮助身体平衡;五戒单独外出,如遇_生病和发生意外,则无人照料,六戒饮食不节,对各地名点菜肴,不可贪吃,并注意饮食清淡,卫生,以防旅途腹泻,七戒夜行,以免跌跤和发生意外;八戒中断服药,以防疾病复发和加重。

11高山旅游病

到高山或高原旅游,容易引起“高山旅游病”:剧烈的头痛,脉搏增快,呼吸短促,犹如混水鱼缸中的金鱼,需要张口不停地吮吸着空气。这是由于随着地势的增高,空气逐渐稀薄,氧气减少,使人缺氧所致。

因此,去高原旅游之前,必须对身体进行一番认真的检查。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严重高血压、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者,患有肝脏疾病和肝功能不正常者;慢性肺部疾患如严重哮喘病、肺气肿患者;活动性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者;严重贫血等血液病;经常发作的癫痫病患者以及急性中耳炎,怀孕妇女,都不适宜或暂时不应去高原旅游。

12冬游冻疮病和“雪盲症”

冬游如果不注意自身的防护,手背、脚趾、脚后跟和耳朵等处容易出现冻疮。另外,人们在雪地里呆久了,还可能得雪盲症:双眼流泪、怕光、眼白发红,好象有砂子摩擦,严重时甚至有刺痛感觉。其症状与电光性眼炎相似。这是由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

为防冻疮和雪盲症,冬季外出旅游时,应穿柔软而暖和的服装,衣服、鞋子都不宜过紧,因为过紧会影响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衣、裤、鞋、袜还要保持干燥,最好戴上手套、帽子和护耳套;脸上可涂些油脂,油脂既可减少一部分因对流所散发的热,而且也有一定的防冻作用,每晚用温水洗手冼脚,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手脚冻麻木后,不要马上烤火或用热水烫,可先暖和一下,搓搓手,跺跺脚,待有知觉后再用热水浸泡;患了冻疮应及时治疗,可用茄予秆或辣椒秆煮水洗,旅游中亦可用生姜片涂擦手脚,每日两次。还可在局部涂擦桑寄生膏和其它冻疮膏。糜烂处可用含抗生素的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等。为防“雪膏症”,最好在旅游时戴上一副很淡很淡的黄绿色或茶黄色眼镜,既可阻挡雪地上反射过来的紫外线,同时也不会妨碍欣赏雪景。

13旅游洞穴感染病

一些年轻的旅游者喜欢到一些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岩洞,荒野的古堡、古塔、废井中探奇。这样不仅可能发生意外,也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因为这些地方长期无人去,毒蛇害虫甚多,多有蝙蝠及各种野兽栖息。甚至会因吸入洞中带有狂犬病毒的尘埃而患狂犬病。

为了预防洞穴传染病,旅游者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涉足这些“是非”之地,如确需到深洞、古塔中去探险或作科学考察,应戴上口罩和防尘设备,并事先注射狂犬病疫苗。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