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1987-12-29

祝您健康 1987年4期
关键词:伊蚊传播媒介登革热

江 玉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等地区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热退1~2天后又发热,可伴有红包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该病传播迅速,有时可形成暴发流行。本世纪曾在澳洲、希腊、美国等地有较大的流行,每次发病人数为50万到200万。1985年初,在莫桑比克的登革热患者达42000人。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过一种有发热、出血休克等症状的疾病,后被命名为登革出血热。

登革热病程短,病情轻,是所谓“良性疾病”;登革出血热则病情较重,死亡率一般为5~10%。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温带地区亦可波及。世界范围内至少有60个以上国家流行过。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中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染源是病人。患者在发病前5天内和发病8~4天内,血中含有登革热病毒,在此期何被媒介伊蚊吸血后,该蚊再叮咬其他人,即可引起传播。该病一般先在沿海港口流行,沿水陆交通向内地扩散。据记载,过去我国并无此病,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均由国外传入我国。二次大战由侵华日军传入此病后,曾引起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江西、汉口、台湾等地广泛流行。1978年及1980年在广东、广西引起的流行,亦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估计为国外传入。

我国与越南,泰国等许多有登革热、登革出血热流行的国家相邻。由于该病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在我国都存在,我国人民又对此病无免疫力,故易感性高。在目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受感染后的潜伏期患者,甚至感染伊蚊(即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都有可能由国外进入我国。这是值得引起警惕的。

该病的预防方法是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无特殊治疗方法。故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后,应即送医院,并入隔离病房注意防蚊,以免扩散。媒介伊蚊主要孳生在盆、钵、盆景等清洁的小水体中,清除这些小型积水,则雌蚊无处产卵。此外,其他灭蚊措施亦需跟上。

猜你喜欢

伊蚊传播媒介登革热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郑宇婷等发表于本刊2021年37卷第2期《利用ssr标记浅析云南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特征》一文的勘误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孳生特征调查*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传播媒介的绩效评价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