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生的比较
1987-11-01E·安妮·米勒符泉生
〔美〕E·安妮·米勒 符泉生
学生们经常问我,美国和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有什么不同。我要说在某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另一些方面,则显然存在一些不同,有的一目了然,有的难以察觉。
两国大学课堂教学的不同从小学,甚至在这以前就开始了。美国的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受大人鼓励去提问题,进行挑战,对各种思想进行实地的和字面的探讨。儿童的早期教育十分强调引导儿童去发现新事物。在有些小学,课堂教学安排了美术、科学、数学、阅读、地理等学习内容。常常是学生分成几组从事不同的活动。在另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完成了规定的作业,就可以搞一些他们能搞的辅助活动。因此,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独立感。当然也可能事与愿违,培养出一些破坏成性的,桀骜不驯的和目无纪律的学生,以及造成产生这类学生的环境。
中国的学生,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培养的是一种更为注意纪律和规章的受教育感。学生遵循规定的行为准则,按照一种标准的步子前进,按课程表在明确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所做的事情。我猜想,中国的小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游来逛去,是一定会受到制止的。
我认为,这能使学生十分尊重组织和管理。课堂上强调行为端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经常把时间浪费在维持课堂纪律上。中国的学生看来很懂得大家所寄望于他们要承担的责任,并随时准备来履行这些责任。
进入中学时,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确立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对学校的总的看法。
在美国,中学生很不听话,这个年龄的学生得有更大的约束自己的能力,但许多人都做不到。中学教师要更聪明,更有朝气,更有活力些,不然就得诉诸于严格的和严厉的课堂管理,而这种管理有时会扼杀学生探索事物的本性。
在中国,学生对高度组织和自我约束的学习方式早已习惯,只是学习内容较丰富和较困难而已。
在美国,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复到了自我发现的那种学习方法上去了。教师经常提出一些想法和问题,然后希望学生得出确切的结论。教师会对结论作出评价,但得出一个结论的论证过程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学生得阅读某些背景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质疑,发现问题。上课的全部时间都是学生和教师就这些题目交换意见。除此以外,上课的基本形式和进行方式则取决于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学分。
中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我的感觉是,仍在按着从小学就开始的那种模式进行。学生的作用基本上是专心听讲,教师则要讲授学生所要得到的知识。因而他们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面常给我很深的印象。
一般来说,我所看到的两国大学的区别是:美国学生培养一种处理问题的技能,中国学生基础扎实,了解大量历史知识。理想的做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这样学生就有着无限的潜力。
(摘自《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