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僰人悬棺”之谜

1987-11-01骆为荣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7年4期
关键词:铜鼓史书宜宾

骆为荣

川南宜宾,山河壮美,文物古迹众多,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更是遐迩闻名。

宜宾古称僰道,史载秦汉时僰人即居于此。僰人是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屡见于明代万历前的历代史书,此后却史书难觅,僰人也湮没无闻,不知去向,成了千古之谜。

僰人不知何处去,惟见悬棺留崖陬。虽然僰人民族鲜为人知,后裔难寻,但是宜宾南部山区高崖半壁上悬置着的一具具“悬棺”,却是僰人民族历史的见证。僰人悬棺葬,在宜宾南部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沿岸遗存甚多,但现存最集中、最完整、葬地最典型的首推宜宾新辖珙县的麻塘坝和苏麻湾。悬棺多系用整块楠木挖凿而成,齐头拱盖,下宽上窄,头大足小,长约两米,重近千斤。今人要在百丈悬崖上凿孔插木,置放如此沉重的庞然大物,应算一件难事。那么,两三千年前的“僰人”,无现代牵引、升降机具,如何把“悬棺”安放危崖之上的呢?这又是个迷。

苏麻湾,西距麻塘坝十多公里,山湾内刀削斧劈般的千仞断崖上,密集着四十八具“悬棺”和星罗棋布般的桩孔遗迹,层层叠叠,高下相间,云雾缭绕,扑朔迷离,简直象一座雄伟奇异的“悬棺”迷宫。那列峙在座座石峰上的古寨堡遗址,又默然缀出一番萧萧古意。

在悬棺四周的崖壁崖匡上,还有不少的崖画。颜色鲜艳,画面古朴,形象生动,线条粗犷,内容丰富多彩,有骑射、舞蹈、踢毽、钓鱼、狩猎、竞技、征战、雀鸟、虎豹等,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反映了“僰人”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僰人”崖画中,铜鼓画和狗画占有显著地位,与马有关的画居多。史籍记载,铜鼓代表“僰人”的权力和财富,“鼓声宏者为上,可易牛千头,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狗则是“僰人”崇敬之物,是最珍贵的馈赠品,无论男女,成人之时,必击去左右两侧大牙,似狗牙饰之,方可婚聚。从众多的马画中,似可推想出“僰人”是一个畜牧业较为兴旺而又善骑射的民族。可惜史书上有关的记载太少,今又不知“僰人”踪迹,所以“僰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至今仍然是知之甚少。

史籍记载,“僰人”很早就有“悬棺”之俗。“僰人悬棺”葬,也许就是同我国其它民族的天葬、火葬一样,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古老的风俗吧?

“僰人之迷”、“悬棺之谜”,近数十年来,已引起海内外民族学、史学、考古学界的高度重视,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至今仍无定论。

(摘自《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铜鼓史书宜宾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汗青”原来是史书
为小人物喝彩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宜宾茶产业发展创新
武汉港务与宜宾港签署合作协议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
唤醒历史的铜鼓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