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在呼唤

1987-08-24孔书玉

中国青年 1987年6期
关键词:海顿大学素养

孔书玉

绝非杜撰的故事

——某大学的西方音乐史选修课上,老师在唱机上放了一支曲子,曲子很悠扬,听者很认真。老师问:“什么曲子?谁的作品?”答:“不知道。”老师说:“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答:“贝多芬还知道一些,《月光》是什么,不知道。”

——“吉他培训班”的海报在某大学一贴出,校园内欢欣雀跃,几天名额就报满了。第一次课上,满满一大阶梯教室里只见吉他炫目,待老师把五线谱一亮出,怀抱吉他者的脸上就黯然无光——近1/3的人对简谱还不甚通,识五线谱的更寥寥无几了。

——某所大学曾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识简谱情况作了调查,试唱者当然尽心竭力。然而,拿到新歌马上能唱或练习五分钟能唱的只占25%,拿到歌谱如看天书的却占44%,还有6%的人干脆跑调、串门、没有节奏。

——首都十几所高校的审美意向调查,是由学生中的“艺术才子”发起的。出题时,这些才子方知自己乃是“半瓶醋”,待查资料、寻教授,再将选题分门别类之后,已是力尽筋疲了。好在近700位回答者言词诚恳,字迹清晰,拳拳之忱溢于纸上。但音乐部分的答案却被大量的空白所代替,也有人填上“不懂”“接触不够”。看来答题的和出题的一样困难。

有人说:“这算什么?用得着大惊小怪吗?大学生音乐素养差一点,不过是小小的遗憾。”

小小的遗憾?大大的遗憾?

传说:18世纪末期,伦敦的贵妇人借欣赏交响乐点辍风雅,却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颇为不悦,他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于是在一次新作品演奏会上,贵妇们在第一乐章、第二乐章中昏昏欲睡了。刹那间,乐队全奏,酷似惊雷忽起,打盹者以为地动山摇,有的跳起,有的直窜门外,然而音乐仍在安安稳稳地进行着。端庄高雅的贵妇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巨雷”只不过是玩笑而已。此后人们便将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一大学生:今天播送的海顿的“惊愕”,除了中间的一阵巨雷,我真搞不清它的意思和结构,以前我几乎没有听到过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我觉得欣赏它很困难。

作者:难道能让海顿18世纪的玩笑再开到20世纪吗?某音乐权威: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欣赏音乐有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

某学生干部:音乐素质差,缺乏基本技能和系统知识是大学生们在音乐欣赏中感到头痛的问题。作为处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他们很希望自己表现出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当然每个人的欣赏目的很不同,有的是为了精神世界的丰富、净化,有的却仅仅为了能在别人面前不失高雅。但总的说来,他们比一般人更偏爱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遗憾的是,这种要求的愿望与他们的音乐素养、欣赏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多数人还停留在泛泛了解和直观感受上,还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有关资料:我国歌曲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传说伏羲时有“网罟之歌”,神农时有“扶犁之歌”,内容都是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

作者:感谢劳动使猿变成了人,感谢劳动使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当然也应感谢伴随劳动而产生的音乐促进了人类的精神文明。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目前,音乐对胎儿的早期教育,音乐疗法的问世,无疑使音乐在医学上又拓开了新的天地。笔者无意说音乐能拯救世界,但音乐对人类性情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思维的扩展、健康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对一个人来说,音乐素养差造成对美的发现和认识的迟钝也许还只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缺陷而已,但如果这种缺陷成为这群未来社会的精神财富创造者的普遍问题,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某大学校长:我们的学生很用功,也很聪明。但在想象力、创造力方面还显得不够。这与我国当前教学方法、教育体制上尚存的问题有直接关系。这与忽视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全面的文化素养不能说没有关系。

我们的教育不能没有音乐

“我们学院为什么不设艺术选修课?”“希望多出版些音乐欣赏方面的书”。“音乐会的票价不要太贵了!”大学生们纷纷呼吁。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这样苦恼

早上起来去上课

晚上还要做功课

没有时间唱和乐

……

这是一首大学生填词改编的通俗歌曲,读起来不顺口,唱起来蛮好听,电视台竟还播放了。

是啊,音乐课乃副科中的副科,艺术欣赏是正课之外的娱乐活动,这种偏见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始终存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受到音乐方面的基本教育,他们或者留下大块修养空白,或者进行一种既不健全又很盲目的”自我教育”。某大学曾作过这样一个调查,在大学三年级学生中,小学期间完全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占20%,仅受过两年以下音乐教育的占40%;中学期间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占45%。大学教育也是如此,从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创立我国最早的音乐系起,70年后的今天,我国1000多所大学中,设学分音乐课的不到10所,设音乐选修课的不到20所。而美国在其2000多所大学就有1300多所设了音乐院(系)。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的差距显而易见。诚然,我国已有胡晓平、张建一、曹群等歌唱家使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那么,中国的一群人呢?一群中的骄子呢?音乐是时代的海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与整个社会、民族的文化素养分不开的。音乐教育业已成为我国大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几则欣喜的消息:去年8月,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在北京成立;12月,北大、清华分别在全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节活动;今年新学期伊始,北大艺术教研室开设了7门音乐方面的课程……

大学生在期待着。

猜你喜欢

海顿大学素养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恰到好处的温柔和真诚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