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筚路蓝缕启山林

1987-07-15宋祖良

读书 1987年5期
关键词:知性现象学黑格尔

宋祖良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曾隆重庆贺贺麟先生八十五寿辰和从事教育、翻译、科研五十五周年。与此同时,他的新著《黑格尔哲学讲演集》也正式出版了。

贺先生曾长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讲授黑格尔哲学等课程。长期的教学,使他关于黑尔格哲学的研究文章都带有讲演的性质,因此,本书取名为《黑格尔哲学讲演集》。

本书收有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文章二十四篇,上起黑格尔的早期思想与精神现象学,下至黑格尔的法哲学、艺术哲学、哲学史,除了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之外,本书均有专文论述。这是国内涉及黑格尔哲学最广的论文集。由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极为庞大,研究者往往只能涉及其体系的一两个方面。本书几乎能跟踪黑格尔哲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这是极为难能的。中国的二十年代,还是一个“只知康(德)不知黑(格尔)”的时代,谈到黑格尔哲学的东渐,不能不承认贺先生在这方面首屈一指的功劳。因此,阅读这部蔚为大观的《黑格尔哲学讲演集》,我常常想起“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

讲演集的第一篇文章为《黑格尔的时代》(一九七八年),它展示了黑格尔哲学借以产生的、极为深广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在写法上,它克服了那种“前有康德,后有费尔巴哈”的单纯哲学史的写法,而是推广到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文化学术的继承与批判等众多方面,包括黑格尔对莱辛、赫尔德尔、卢梭、狄得罗等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特别是黑格尔对席勒、歌德、康德、费希特、谢林等人的交往、继承与批判等内容,展示出黑格尔哲学的绚丽多彩。在本文的第四节《黑格尔与歌德、席勒》中,作者说:“德国的文学和哲学是互为补充的”,因此,“单是了解德国的哲学而不了解德国的文学,就会看不见德国抽象的哲学理论中所反映的德国的文学中的诗的、形象的、热烈的、感人的具体内容。”著者以席勒的《大钟歌》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例:《大钟歌》写人的一生,由出生后在教堂受洗的钟声到幼年、成年、结婚、从军、宦游至老死的各个发展阶段,颇似《精神现象学》写精神自身曲折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雏形。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这一节中比比皆是,它们不仅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具体生动的内容,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且显示了作者本人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素养。

在本书的《黑格尔理则学简述》《黑格尔哲学介绍》《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一些问题》等论文中,强调了《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一环,重申了《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中的独立地位。如果我们结合一些背景来看,就会知道这些评论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在法国学者韦伯的《哲学史》与英国学者司退斯的《黑格尔哲学》中,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都避而不谈。苏联以A·德波林和D·梁赞诺夫为主编的《黑格尔全集》俄文版编委会,把黑格尔的其他著作(包括《精神现象学》在内)看作不过是《哲学全书》的各个部分的进一步发挥。他们都忽视了《精神现象学》的独立地位。当然,国外也有一些著作家比较重视《精神现象学》,自七十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有关《精神现象学》评注家蜂起,因此,对《精神现象学》的评价,涉及面很广,争议亦很大。笔者认为,这一类讨论,无疑有助于把对《精神现象学》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在《讲演集》中,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的论文所占篇幅最多,处于中坚的地位。代表性的论文是《黑格尔理则学简述》(一九四三年)、《黑格尔小逻辑讲演笔记》(一九六一年),两者都对逻辑学中范畴的导淮入海式的发展作了清晰的勾画。两相比较,前者简明扼要,可以引起进一步阅读黑格尔著作的兴趣;后者则从解决难题入手,充分利用讲课的方式,娓娓而谈,亲切生动。《黑格尔小逻辑讲演笔记》,系贺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该文有不少独创性的观点,例如,认为黑格尔第一个在反面的意义上运用“形而上学”一词。

本书中最早发表的论文是《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一九三○年)。这是贺先生在美国留学时,为纪念朱熹诞生八百年、黑格尔逝世一百周年而写的,曾发表在天津《大公报》的《文学副刊》上。此文虽是发表在五十六年之前,今天读来,仍是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的一篇力作。该文指出,中西哲学均追求最高范畴与最后归宿,这在朱熹那里,表现为“进学在致知”所得到的理,即“总天地万物之理”,太极为理,而在黑格尔那里,则表现为万事万物的总则——绝对理念。这就抓住了中西哲学的趋向。然而,中西哲学的背景不同,又须同中见异,该文又指出:朱熹的太极又是“涵养须用敬”所得来的一种内心境界,而黑格尔则认为整个历史系绝对精神或太极的次第表现;黑格尔全系统的中坚是矛盾思辨法,而朱熹仅是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批导方法,再兼以“笃行”的道德修养,既不持矛盾的实在观或真理观,亦从来不用矛盾的辩难法以驳倒对方。该文从朱熹与张敬夫论中和的第一书、第二书、第三书、第四书,层层剖析朱熹的太极为心,从中可以见出作者对中国哲学史料的熟谙。一个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对中国哲学又有如此的根底,这实在大开人们的眼界。

我协助贺先生编订本书,朝夕拜读,收获非浅。读书之余,掩卷而思,也偶有疑问,愿提出来向贺先生请教。本书的《黑格尔哲学讲稿》一文中说:“黑格尔的逻辑学分为三大阶段:一、有论,所论述的相当于感性认识的范畴。二、本质论,相当于知性认识或抽象概念的范畴。三、概念论,相当于理性认识或具体概念的范畴。”另有一文《黑格尔的同一、差别和矛盾诸逻辑范畴的辩证发展》中又说:“黑格尔关于同一、差别和矛盾辩证发展的过程和他对于抽象的形式的矛盾的排斥中介的批判,对于旧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以及经院哲学给予了沉重的打击,揭露了它们的片面性、抽象性、外在性和孤立静止的观点。”前者认为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论是知性,后者又认为本质论中的“同一、差别、矛盾”等范畴的辩证发展已给予形而上学(即知性)以沉重的打击。综观两者,似有方枘圆凿之感,读之使人无所适从。本质论中包括关于“矛盾”与“自己运动”的学说,这是辩证法的精华,一言以蔽之日“知性”,这是否妥当?在此就向贺先生请教了。

(《黑格尔哲学讲演集》,贺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七月第一版,4.10元)

猜你喜欢

知性现象学黑格尔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枫叶知秋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知性优雅
“知”情知性
露也露的知性优雅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