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里有人患癌,自己如何注意等

1986-12-31王国良等

祝您健康 1986年3期
关键词:姬鼠灭鼠患癌

王国良等

问:我的家族里已有数人患癌,我应如何注意才好?

答:癌专家认为,虽然某些癌如鼻咽癌、食道癌有家族性倾向,但并不意味着癌就是遗传的。家里有人患癌,自己患癌的机会也不一定会比其他人高。但是,提高警惕性是必要的。所以,50岁以上的人每年应有一次较详细的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尿液常规检查和胸部、消化道X线检查。细致检查任何可疑的身体团块。血液甲胎蛋白检验有助于诊断某些隐匿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中年妇女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女性,应经常自我检查乳房以发现可疑的团块,必要时要到医院检查。乳房软组织X线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乳癌。2—8年进行一次包括乳头涂片检验在内的妇科检查。任何不规则的出血或停经后阴道有任何排泄物要立即引起注意,这可能是子宫癌的一个信号。任何大便习惯的异常变化或任何排尿困难和任何迁延不愈的咳嗽以及体重的明显减轻等等都要就医检查。无论男性或女性,凡身体任何腔孔不常见的出血,不要轻率对待。对于任何人,停止吸烟是明智的决策。

最后,要适当参加运动和摄取正常饮食。对于成年人来讲,素食为主的食谱有利于防癌。

流行性出血热在向城镇蔓延

江泽民

六十年代以前发生在农村,由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传播的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在向城镇蔓延。

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特征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早期症状可概括为“三痛”(头痛、腰痛、全身或眼睛痛)、“三红”,(面、颈,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典型者其病程可经历发热、低血压(或休克)、少尿、多尿、恢复五个期。治疗不及时者,死亡率很高。

此病自三十年代发现以来,经多年研究,被认为农村多发,主要与接触黑线姬鼠有关,发病地点多在野外,故被列为“野生动物型”(野鼠型)。病人分布的特点有所谓的“三性”,即散在性、边缘性、局限性。江苏某县1973—1974年度发病225例,分布在全县27个公社的208个生产队,其中发生1例的队占92.3%;水利工地工棚或农村居民点的发病者,大多居住在边缘处;这些病例虽分散,但感染场所仅局限于某些有利于野鼠及螨(该病的传播媒介)孳生、活动有关的特定地区。不过近年来疫情在不断地扩大,国内外已陆续发现新的疫区。世界范围内已由过去主要在亚欧大陆流行,转而遍及五大洲;国内经证实存在本病的省市自治区已由1978年的16个增至23个,发病数1982年较1980年增加一倍多。

自六十年代初日本大阪市发生一批病人后,国内外均曾陆续报道过在城镇中发现由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家鼠型”传播。1982年南朝鲜调查五个城市,发现褐家鼠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为13.2%,美国虽未发现病人,但某些港口的码头发现褐家鼠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比率达20%以上。1980年以来,国内河南、山西,江苏均发现有家鼠型传播,各省疫区在调查、研究中,分别发现:家鼠型和野鼠型所带的病毒形态相同;发病;率增高;病例聚集性分布。某地在发病总户数中发生2例以上的户占51.3%,最多1户9人全部发病;以室内感染为主,妇女,老人、儿童占发病总数的43.2%;居民区的边缘户和中心户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能自然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鼠类,国内目前已发现13种(包括上述两种)。带毒率最高的是黑线姬鼠。该病向城市蔓延的途径大致有如下几种:接触来自疫区带有螨的稻草而感染,如通过使用该草铺床御寒、包裹东西、作烧草,编织草垫、为牲口准备草料、为饲养的小动物垫草保温等,“家鼠型”感染,褐家鼠等具有家野两栖性,在与野鼠交往中可能感染并传播病毒,是联系人们生活住宅区与野鼠活动区的“媒介”;“实验动物型”感染,近年来在科研,教学单位中,由使用,饲养感染的实验大白鼠等而致实验、饲养人员发病、流行者屡有发生。

除鼠类外,安徽医学院并发现猫亦可感染出血热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在城镇中发病增多的趋势,值得引起重视。目前的主要预防方法是防鼠灭鼠。城镇灭鼠以药物为佳。家用:可选磷化锌、氟醋酸钠(1080)、敌鼠钠盐等。单位灭鼠除药物外,还可用“电子捕鼠器”(市场有出售),自制“水泥胶囊”。即在高标号水泥中,掺入黄豆、芝麻粉等装入医用胶囊,投放前用针将胶囊四周扎些孔,使香味外溢,鼠吞食后水泥在胃肠中吸水凝固致梗阻而亡;亦可自制“高分子粘合剂捕鼠板”等。

关于养猫灭鼠,有人认为害多利少。在疫区,猫捕食,玩弄疫鼠的过程中可能受感染,並会把疫鼠,疫虫从野外带进居民点,加上家猫喜卧床躺椅,人们又爱抱猫,抚猫,因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在拥有许多有效灭鼠方法的今天,不宜提倡养猫。

猜你喜欢

姬鼠灭鼠患癌
Bringing books
TBS围栏灭鼠技术
大林姬鼠与黑线姬鼠蛋白质电泳的比较
做哪些体检能够发现患癌?
灭鼠记
双胞胎患癌几率会比常人更高
灭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