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卷密封的来历

1986-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7期
关键词:相应措施吏部评卷

类别:____编号:____

现在各种比较重要的考试都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或用编号)密封起来,这样,可使阅卷入在不知应试者的情况下评卷,以得到较为客观的考试结果。

封卷评定等第的办法并非近代才有,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了。据唐代《隋唐嘉话》记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不过武则天所创糊名之法,只是用天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制度。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称弥封,明清一直沿用,其目的也还是防止作弊,使判卷者无法知某卷为某人所作。

在封建时代,科举作弊时有发生。为了防范,在封卷之外,还有许多相应措施,如在阅卷之前,有关部门还得组织人力进行统一的誊卷工作,然后才送交考官评卷。这在明代李翊《戒庵老人漫笔》清初顾炎武《日知录》里都有记载。

猜你喜欢

相应措施吏部评卷
清季改革视阈下吏部官员群体的人事递嬗与结构变迁(1898—1911)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中华典故一壶酒——瓮间吏部
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措施
请领导吃饭
近水楼台
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