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获通过的“博士论文”
1986-11-01刘友清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6年4期
刘友清
1955年5月10日,彼得堡大学一间宽敞的课堂里,举行了一场不寻常的博士论文答辩会:彼得堡大学校长、俄国文学专家普列特涅夫教授亲自担任答辩会主持人。答辩者是这所大学5年前的毕业生、一位身材高大、英气勃勃的27岁的青年。今天的答辩会,决定他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荣誉。
这是一篇全新的论文:新的命题、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新的论证方法,通篇文章连一句引文也没有——这也是一个新的创造。可是博学的教授们对这篇文章所研究的对象和阐明的思想闻所未闻,一无所知,几乎完全不懂文章的内容实质,包括校长在内。答辩会散场之后,普列特涅夫板着面孔对青年人说:“我想,我在讲课时讲给你听的完全不是这些东西……”
学位论文没有获得通过,甚至没有进行评议就被束之高阁。可是文章不久正式发表出来却震惊文坛。它,便是划时代的关于艺术科学的杰作《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又译《生活与美学》)。这篇经典性的论著,把唯物主义美学研究水平提到崭新高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产生之前的最高成就。
这位青年,便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和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车尔尼雪夫斯基。
(宫进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