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浪潮中的外国大学生
1986-11-01
今天,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前峰所波及的发达国家,首先站到这波峰之上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轨迹发生深刻转变的,是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中坚——当代大学生。当代外国大学生的新型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从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转变为各取所需的自我学习
他们能客观地按照自己智力与性格的特点,自订学习计划,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能够按照自己的心之所向,选择课程,选择导师,选择系科专业,甚至选择学校。他们不愿意在传统教育的标准模具里被铸造成标准规格的产品,而是努力使自己在自学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百花齐放。
(二)从单纯吸取知识转变为重点掌握方法
今天,满腹经伦、学富五车的所谓“活辞典”,在大学生们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心算大师克莱因在上百亿次的计算机面前大概也不得不望洋兴叹。大学生们更感兴趣的是“怎样学会”,而不是“学会了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伊曼说:“今天所教的百分之80、90都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出结论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三)从追求考试分数转变为创造出“真东西”
“消极反馈”的功能是保持稳定,传统教育的复述型考试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反馈。新技术革命所提倡的是“积极反馈”。,当代大学生对在考试中捞到一个好分数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兴趣,而是向往参加货真价实的科学研究,创造出新的、超出稳定结构之上的成果。
(四)从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平等
现在,外国大学生与他们的老师们都开始处于网络组织的平面上。师生共享真理,共同探索未知世界。在学问面前,师生完全平等。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向他的老师表示相反的意见,可以毫无顾虑地挑老师的毛病。而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一种难得的挑战,学生是他们难得的对手,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学生那里学到青年人才有的“激进”想法,增强创造的活力。
(五)从独居“象牙之塔”转变为面向社会实际
大学与社会之间的鸿沟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日趋缩小,学生们开始走出“象牙之塔”,涉足于“十字街头”。他们再也不满足于坐在寒窗下苦读诗书,不满足于单纯从课本上学习。他们认为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实践,自己是鱼,社会才是水,鱼儿应该到水里去游泳,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六)从模仿绅士风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
新浪潮中的外国大学生抛弃了前辈们那种离群索居、行为古怪的生活方式,转而向往感情充溢的集体,向往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认识到:建立自己鲜明的个性,是新浪潮的必要趋势。但是,个性不可能脱离集体,相反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形成,个人人格的健全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于是各种大学生社团便应运而生,社交、娱乐等都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七)从造反抗上转变为参加管理
五、六十年代,西方的大学危机与学生闹事几乎成了同义词。新一代人在这方面比他们的前辈似乎成熟而明智得多。现在的大学生不那么绝对化了,他们愿意在现行制度下通力合作。这种合作包括与当局谈判,提交议程,乃至参与管理。剑桥大学副校长说:“大学教育就其最高境界而论,就是培养学生反抗流行的理论和向往传统进行挑战,从而促进学术的发展。我们既然鼓励学生在化学或史学领域中运用这种精神,他们把这种精神推广应用到大学本身上来,是不足为怪的。只要他们的反抗、挑战和背叛在理智上是真诚、严肃而有建设意义的,他们对大学就会是有益的。”
(八)从依赖家庭转变为生活自立
人格的独立有赖于生活的自立。依靠万贯家财挥霍无度,在今日外国大学生的心目中已非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是被当作一种无能与耻辱的表现。“自立为荣”已成为大家普遍接受并身体力行的信念,即使是亿万富翁的子女几乎亦无例外。他们大都通过勤工俭学挣钱交付昂贵的学费,维持个人生活。在所有的大学中人们都可看到,学生们不仅为学习而日夜操劳,同时还得花相当一部分精力为生活而奔波。这不仅出于经济的原因,同时也利于学生们增长实际的才干,利于他们通过这种非正规的途径交流思想、探讨问题。
(九)从趾高气扬转变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普及化与大众化,大学生遍地皆是,再也不象过去那样奇货可居。面对现实,大学生们清醒地意识到,能够在一个高度技术、高度竞争、高速变化的社会里站住脚的人,不是身怀一纸空文凭的人,而是具有真才实学、大智大勇的人,因此今日的大学生已不象过去那样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而是铭记这样的至理名言:“为了未来,把握现在。”他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更加埋头苦干,更加注意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更加富于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但是,西方国家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及其进取精神,和大学管理中的科学成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介绍的一些事实,是否也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开阔一点眼界,或者也为我们的大学领导者们提供一点参考呢?
(周川文、路凯摘自《外国教育研究》198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