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一些“不知之知”

1986-08-20夕拾

中国青年 1986年7期
关键词:新奇成才老先生

夕拾

近来和一些老师、同学接触,发现在大学师生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急”。一种是一些青年学生成才心切,急于求成,总希望能寻找到一些决窍或捷径,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另一种是一些老师,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对现在年轻人不重基础、好高务远的做法忧心忡忡,担心他们将来不能成才。

如今的大学生,都是身经百“考”,从“羊肠小道”上拼杀出来的佼佼者,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然而,有的同学在对自己的估价上和选择成才的途径上存在着某种盲目性:对老师讲授的基础知识不重视,盲目追求一些新奇的东西,好高务远。去年北大迎新生会上,一个本科新生问我,研究生的课怎么选,聊起来我发现他对很多基础的东西似是而非,便劝他还是从基础课学起。他却不以为然地说:“那太慢了,多没意思,不必要。”中文系有个学生写了一部八集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可她的通史考试却不及格。难怪许多老先生们要着急了。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对待科学必须有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好高务远,一味追求新奇,往往容易误入歧路,甚至贻误终生。即使偶然出了点成绩,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古往今来,凡在科学上卓有建树者,无一不是在青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一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我国已故著名学者陈垣老先生治学的座右铭是“竭泽而渔”,这可谓经验之谈。

当然,学书“浩如烟海”,恐怕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以尽览,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想“竭泽”也不大可能,但必要的准备还是应该的。未练楷书,便学行书,也可以写得龙飞凤舞,但终究成不了大家。

前不久在团中央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语重心长地提出,希望现在的大学生多一些“不知之知”,也就是多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知道的东西,而不能一味看自己的长处,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和进步。

多了解一下自己,多掌握点基本功,这恐怕是在通往成才的路上需要十分注意的两点。

猜你喜欢

新奇成才老先生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绿洲里的老先生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新奇的包
100万只猫
新奇体验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新奇博物馆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