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与前瞻

1986-07-15贺兴安

读书 1986年9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思潮眼光

贺兴安

我最初接触到何西来《新时期文艺思潮论》,是读它的第七章,谈论社会公仆与社会主人那一章,我极为赞赏作者的勇气和眼力。到了这一年(一九八三年)的年底,作者的这一篇连同论述人道主义的文章(即本书的第二章)受到了指责。我又仔细读了一遍,想用挑剔的眼光再一次巡视,以求确立认识的公允。然而,我感受到的,还是作者结合中国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在理论上给予作家的批判精神的有力支持。是作者的坦率、勇气,以及对文学的历史回顾和前瞻的能力。

对历史流向的宏观把握,比起抓住个别枝节问题进行反复推敲,对一个评论家来说,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品格。《新时期文学思潮论》全书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气概和能力。思潮,是席卷一切作家的社会思想潮流。在近一两年文学出现多方位、多元化、多维性的新势头之前,我国新时期文学的这种海潮般的波浪起伏,是人所共感的。本书抓住伤痕、反思、变革,现实主义、人道主义、知识分子等重大问题作了综合性的评述——记录和研究了浩劫后文学最初的欢欣和活跃,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何西来的文学评论,富于理论色彩,而且具有历史眼光。他抓住中国存在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以及由这种社会形态骤然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特点,作出了许多切中肯綮的分析。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理论的和历史的眼光,他当初受到指责和非难的某些观点和文章,才能在今天重新显示出它们的价值。

本书行文的特点,是宏阔的视野与不时泛起的个人感情的交融。做到这两者的结合,颇为不易。尽管有时为了充实这个框架,个别地方不免有些松弛,或者理论语言有待更新,但是,本书也的确体现出了作者那种把各个作家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全部敲碎加以熔铸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进行宏观综合性的文学研究的研究者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本书对那一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大多都注意到了。在许多评论中作者都是颤动着自己的感情的。如对流沙河的《哄小儿》一诗,作者认为:“《哄小儿》是诗人对受到不公正伤害的幼小心灵的抚慰。这是心头滴着血的抚慰,是一个无辜而又被践踏的灵魂对另一个更无辜也遭践踏的灵魂的抚慰,是一幕强作的笑影下的深沉的悲剧,让人泣下沾襟。”这样感情深挚而又耐人寻味的文字,在书中时可见到。

新时期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意义不仅表现在作家、作品的业绩上,同时也体现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文学界发生了如此急促的变化,既有极为深刻的批判力量,又有较为开阔的建设气概上。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人们常说,已有的成就预示着文学新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文学评论来讲,前一阶段的历史仍然是不会枯竭的、值得探讨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看,尽管作者这本书由于时间关系着重是写新时期的前七年,它仍然可以在日后众多的研究论著中保持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时期文艺思潮论》,何西来著,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思潮眼光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现当代文学评论方法及提升对策研究
本刊启事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