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骇人听闻的异位蛔虫病

1985-12-30丁焕新

祝您健康 1985年5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胆道

丁焕新

蛔虫病在我国流行甚为普遍。蛔虫一般寄生子空肠中段肠腔,称肠蛔虫病,其症状一般并不严重,有时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蛔虫亦可以寄生或迷走至小肠以外的器官,部位而引起异位损害,即异位蛔虫病。其临床经过有时隐匿,有时凶险,再加上发病部位特殊,往往不易想到本病的可能,易导致漏诊或误诊。

同肠蛔虫病一样,异位蛔虫病亦多见子儿童(胆道蛔虫病除外),但几乎可见于任何年龄。以蛔虫病为例,我国医学文献记载,既有4个月19天的婴儿患泪小点蛔虫病,也有69岁的老年患球结膜下蛔虫病。

异位蛔虫病的病源可以是成虫,亦可以是幼虫,还可是虫卵,但三者的发病机理有所不同。成虫性喜钻孔乱窜,特别是当受到某些刺激(如高热,某些药物和食物等)时容易在肠中窜动或钻入各种腔孔、瘘道造成异位损害或并发症;蛔蚴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膈肌误入歧途而引起头部器官,肺,甲状腺、胸腺、脾,脑、脊髓等部位的损害,蛔虫卵可以在肝,胰,胃、腹膜、大网膜、肠系膜、肺等部位形成假结核样肉芽肿,有时易误诊为癌肿。蛔虫卵的来源可以是成虫直接在异位产卵或从肠道淋巴系统散布而来。当然,目前还有些异位蛔虫病的发病途径尚不太明确,如有人报告过3例原发性胸膜炎,均从右胸腔抽出臭味稀黄脓液,液体中有蛔虫卵及大肠杆菌,来源不明。

临床上比较重要的异位蛔虫病有以下几种:一、消化道异位蛔虫病;蛔虫误入胆道、肝脏、胰腺、阑尾、胃等部位,分别引起胆道感染及胆石症、肝脓肿、胰腺炎、阑尾炎,胃蛔虫病,这在临床最常见,人们对此研究亦最多。二,五官蛔虫病:大多为蛔蚴致病,可钻入球结膜下、泪小点、中耳及外耳道,鼻腔等部位,并引起相应症状。三、呼吸道蛔虫病:一种是蛔蚴移行症,临床上以干咳、哮喘、发烧为主要症状,另一种是气管蛔虫病,蛔虫从肠道上窜食道,白喉头钻入气管,表现为急性气道阻塞症状;还有一种是蛔虫穿孔性脓胸和蛔虫卵性胸膜炎。四,心血管系统蛔虫病:蛔虫钻入肝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等处。这些是最严重又难于确诊的致命疾病,表现为高热,寒颤,上腹痛,气促、紫绀,昏迷、心律失常,常导致一命呜呼。五,泌尿系统蛔虫病。由各种原因使肠道与肾、输尿管,膀胱之间形成内瘘、蛔虫钻入了泌尿系统。此病少见,我国尚不足20例报告,均为男性。一例病员于20年内先后从尿道排出蛔虫500余条,令人毛骨悚然。蛔虫作为异物可成为膀胱结石的核心,又可带来后患。六,生殖系统蛔虫病:有人报告蛔虫经肠穿孔处钻入卵巢畸胎瘤内约5厘米,并从病理切片中发现一枚蛔虫卵,另有人报告一例孕妇,从妊娠四个月起经常腹痛,妊娠六个月腹痛加重,阴道流血,检查时,从阴道内带出一条活蛔虫,当日早产。胎盘娩出后发现有活蛔虫6条,最长28厘米,最短15厘米。七,皮肤蛔虫病:蛔虫从肠道内经瘘管至皮肤钻出,我国文献报告尚不足10例,最多的一例从腹股沟管内钻出39条蛔虫,亦可谓骇人听闻。八,蛔虫卵性肉芽肿,已如前所述。

异位蛔虫病和肠道蛔虫病息息相关,但前者预后凶险,而后者大多为无症状感染,故有人误认为蛔虫是无害的寄生虫,农村中还有“十童九蛔”,“儿童不生蛔虫就长不大”的说法。更有甚者,有些成人即便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丁蛔虫,仍然漫不经心,殊不知“小洞不去补,大洞二尺五”,异位蛔虫病或许正应运而生。本病的预防莫过于普及卫生知识,积极治疗肠道蛔虫病,方能防微杜渐。由于异位蛔虫病临床表现特殊,治疗方法复杂,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治,以免酿成大患。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胆道
鸡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猪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