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言的妙用
1985-11-01胡安康
胡安康
说话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清楚,一是一,二是二。但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我们看到,有许多话是具有很大模糊性的。例如:“等一下,我就来。”这里的“一下”、“就”表示多长时间呢?三分钟,五分钟,还是更长一点时间?再如:“能制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最近一百万年之内。”“最近一百万年之内”,这是一个伸缩性多么大的糊模概念啊!而且还有的人认为“大约是二三百万年前”,这“二三百万”就比“一百万”跨度更大了;再加上“大约”二字,可谓模糊又模糊了。
这种模糊语言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例如第一例,听的人完全能够领会“一下”“就”的含义,大可不必说成“等二分半”或“等一分四十秒”那么精确;而且说者自己往往也不知道究竟是多长时间。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就具有某种模糊性,例如第二例所提的关于能制造工具的人是什么时间出现的问题,由于受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有关资料的限制,在目前还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所以用来表述这一结论的语言也只能是“模糊”的。然而,这种“模糊”恰恰准确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如果换成精确的语言来表述,就目前来说,反而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了。
妙用模糊语言,可以收到某种奇妙的表达效果。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点:
1、妙用模糊语言能帮助人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显示出机智和幽默。请看一例:
王元泽辨鹿王元泽(即王雱,是王安石的儿子)数岁时,客有一獐(象鹿,头上有角)一鹿同笼以问:“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
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问王雱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雱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雱的回答固然没有错,笼子里只有獐和鹿两头野兽,当然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但是,王雱的回答是含糊其词的,因为他没有确切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词”上,王雱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知道”,那就显得太平庸了。但他不是这样,而是巧妙地用模棱两可的话来应答,这就说明了他年幼聪颖和机智幽默的特点,难怪客人对他的才华感到大为惊奇。
2、妙用模糊语言,能表现人物的复杂思想感情。例如:
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首小令写妻子给丈夫寄征衣时的心理活动:想要给丈夫寄去征衣,又怕他羁旅行役,迟迟不归;如果不给丈夫寄征衣,又忧虑他天寒衣单,冻坏了身子。因此在“寄与不寄”这个问题上,做妻子的就感到“千万难”了。
那么到底寄没有寄呢?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这首小令是运用了“模糊语言”的。作者通过对做妻子的寄也难,不寄也难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妾”对“君”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首小令构思新颖,意趣独特,同“模糊语言”的妙用是不无关系的。
3、妙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请看:
立论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课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唷!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
这篇文章的结尾对于“这孩子”将来究竟能怎样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只是用“啊唷”、“哈哈”之类不着边际、不表示好坏是非的词语来敷衍塘塞,运用的也是模糊语言。正因为妙用了模糊语言,才使文章别具一格,一针见血地抨击了旧社会“说谎的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揭示了“立论难”的社会根源:专制制度不容许人们说真话。
4、妙用模糊语言,能揭露某些虚假事物的欺骗性。有这样一个笑话:
此乃天机
有三个读书人上京赶考,路过一处高山,听说山上住着一位“半仙”,能推算一个人的功名利禄,于是便上山去求教。
听了三人说明来意,半仙紧闭双目,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三人不解其意请求解释,半仙摇摇头说:“此乃天机,怎可泄露。”三人无奈,只好下山而去。
徒弟悄悄问半仙:“师父,你对三人只伸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
“傻瓜,这个窍门还不懂!他们一共三人,将来如果有一个考中,那一个指头就表示考中一个;有两个考中,那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三个都考中,就表示一齐考中了;如果都没考中,这一个指头就代表一起落榜了。”
“半仙”进行欺骗的“窍门”是什么呢?“窍门”就在一个指头上。这个指头表示四种互相排斥的意思,我们姑且称它是一种模糊手指语言吧!这则笑话,就是利用模糊手指语言,通过“夫子自道”的方式,帮助人们认识迷信的欺骗性。
可见,模糊语言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话还得说回来,妙用模糊语言,只能是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得合情入理,恰如其分。而在一般情况下,语言必须明确,决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如果故弄玄虚,为模糊而模糊,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表达明确的地方也不明确地表达出来,那必将陷入逻辑混乱的泥坑之中。
(吴平摘自《演讲与口才》198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