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首关于生命·爱情·自由的不朽颂歌

1985-11-0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1期
关键词:丽亚格言译文

康 锋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是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到的,他在翻阅殷夫留在他那儿的遗物——德文版《彼得斐诗集》时,“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发现了这“用钢笔写的四行译文”。

这四句为人们指出正确的人生之路的不朽颂歌,一经引入先生的文章后,很快的就成了我国革命人民所共珍爱、喜传诵的座右铭。但由于原件不易见到,所以大家总弄不清此诗该冠以什么题目为是。有些学者还以为译文有误,说这“最后一句是应该译为‘爱情亦可抛的”,其实,这是个误会。

原来从原作的出世到这首译诗的产生,有一个颇为曲折的过程。事情还是让我们来从头说起吧。

1846年9月,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与一位伯爵的女儿、秀丽多姿的尤丽亚,因互相倾慕而相爱。可却遭到了尤丽亚父亲的竭力反对和阻挠,诗人为此而感到苦痛和愤慨。这时的匈牙利正处在奥地利人不断入侵,国内阶级压迫日益尖锐,民族危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一下子就面临了两种严峻的考验:是神圣的爱情听凭恶势力吞噬,还是不惜生命,去斗争、去拼搏,去夺回自己的幸福;是听任祖国被强盗们蹂躏,自己甘当奴隶,苟且偷生,还是起来,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保卫祖国。1847年新年伊始的第一天,裴多菲在激情涌溢之下,振笔疾书,写下了《自由与爱情》这首革命的箴言诗,对自己的生命、爱情和自由这三种关系的处置,作出了最响亮、最正确的回答:

自由与爱情!

我要的是这两样。

为了爱情,

我牺牲我的生命,

为了自由,

我又将我的爱情牺牲。多么崇高的思想,多么执着的信念。这首诗不仅是裴多菲的革命誓言,同时也表达了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共同心声。

尤丽亚在裴多菲的启迪、引导下,不久终于冲出了封建牢笼,幸福地与诗人结了婚。而这以后,尤丽亚又成了诗人去实践这首箴言诗的最积极支持者。

1887年,即在裴多菲为抗击沙俄的入侵,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和甜美爱情的第三十八年,奥地利翻译家阿尔弗雷德·滕尼斯,将这首诗由匈牙利文译成德文,收入在维也纳出版的那本《彼得斐诗集》第十八页中时,改其题为《格言》,其形式也由原六行格律诗改译成四行格律诗,而且还将最后一句改译为“我乐意将二者抛弃”。

殷夫的这首四行五言译诗,乃是照德译诗《格言》转译的,故译文与裴多菲的原作有异;而对德译来说,殷夫的译文是十分精当、无懈可击的。许多文章在引述殷夫的这首译诗时,常把第一句中“诚宝贵”作“诚可贵”,把第四句中“二者”作“两者”,这是不当的。这可能是一种普遍性的疏忽。

关于这首译诗的产生,也有一幕颇为动人的故事:1926年夏,殷夫与杭州的一位女学生,俊秀端庄的“真”姑娘开始通信相爱。不久,诗人便投身革命运动,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她的进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了一首长诗,诗中向她发出了“快去,了解了革命,努力的做人去”的呼号。殷夫出狱后,立刻寄了一张题有“出狱纪念”四字的半身照片给她。“真”姑娘对诗人虽一往深情,可惜却没能领悟他的一片苦心。

1928年10月初,“真”姑娘为了与殷夫的爱情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冲破了家庭的阻挠,特从杭州赶到象山女小去任教。然而,事与愿违。殷母由于听信了一些流言,竟然成了他们相爱的坚决反对者。同月底,殷夫从上海再次出狱回到故乡。诗人由于两次被捕入狱,家里对他严加管束,母亲说什么也不让他再离开自己的身边。供给他生活费用的当了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大哥,早就向他发出了所谓“快不要再胡闹下去了”的警告,竭力要他也去“做剥削阶级的工具”。

年轻的诗人立刻感到,自己的爱情和前途都到了需要进行抉择的关键时刻。正是在这期间,殷夫翻译了这首诗,表达了他要奋不顾身地去为革命而割爱、而献身的决心。

原来殷夫与“真”姑娘见面后,十分感激她对自己的深情和忠贞,把她比作“东方的Beatrice(比亚德丽丝,但丁《神曲》中描述的引导他上天堂的女子)”。然而,她对革命的茫然无知,又使诗人深感自己是“爱了俗人之爱”。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殷夫,深知自己的命运和肩负的重任,他随时都作好了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准备;而这个“硬心的姑娘”,对生活却是有着自己的希冀。因此,这种爱情的继续,对双方都无益。为此,当由于女方母亲的干涉,她被迫返回杭州时,殷夫虽然难分难舍,甚至“伏枕大哭”,“悲不能胜”,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去设法挽留她,而是衷心地祝愿她:“向前去呵,创造去,你幸福的将来”。

次年春,殷夫终于冲出了家庭的重围,返回了战斗的上海。他为了能毫无牵挂地献身党的事业,不仅自觉地割舍了与“真”姑娘之间的情爱,同时又宣告与大哥决裂。

殷夫与“真”姑娘虽然分手了,但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却始终保持着。这以后,殷夫还曾有过两次恋爱。前次是同一位姓苏的地下党女同志恋爱,他们在共同的战斗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苏一直把殷夫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般,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爱护他。不想诗人误会了这种感情。当他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就立刻制止了自己。后一次是同在上海求学的家乡姑娘杨某恋爱。1930年底,杨曾再三要求殷夫同她一起回象山度假。为了神圣的革命事业,诗人毅然舍弃了这次爱情,留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不久,他再次被捕。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实践了《格言》诗的崇高精神。

这首译诗是殷夫以直城垛形格式,译写在那本德文版《彼得斐诗集》中《格言》一诗的左侧的,未译题,标点是鲁迅将此诗录入《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参照了德译加上去的。我们从由滕尼斯所作、殷夫译的《彼得斐·山陀尔行状》一文,还能找到此诗的另一种译文:

爱比生命更可宝,

但为自由尽该抛!这两种译文,译者都把自己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真挚强烈的战斗激情,以及那精湛的艺术技巧,都充实、丰富到原作中去了,实际上是一种再创作。

(综合《鲁迅与殷夫的初次见面及余话》等文摘编)

猜你喜欢

丽亚格言译文
图画捉迷藏
老师的样子
弟子规
弟子规
How to Use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f Ethnic Group Students
弟子规
图片格言
阅读理解练与析
译文
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