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鲁迅
1985-11-01赖和
赖 和
赖和,原名赖河,字懒云,又称和仔先,笔名有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等。1894年生于台湾省彰化市。16岁时人台湾医学校(台湾大学医学院前身),毕业后在彰化建立了赖和医院。后来又内渡厦门,在博爱医院行医,时值五四运动爆发,赖和受到感染,热情地把五四运动的情况向家乡——台湾作了详细的介绍。回台湾后,即参加了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成立的“台湾文化协会”,任专务理事。1927年台湾民众党成立,赖和任干事。1934年曾因从事抗日民主运动而被捕。1941年又因所谓“思想问题”而再度入狱。由于日本殖民主义者的凌辱和迫害,1943年1月31日出狱后即心脏病发作而逝世。
赖和是一个坚决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主主义者,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锋,他首先抓住了民众中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潮流,突破用中文,特别是白话文写作的困难,发表了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意识的白话文学作品。1925年10月,台中北斗郡二林庄附近的蔗农,为了捍卫自身的利益,抗拒制糖会社在未给甘蔗定价前即强行割蔗,与日警发生冲突,蔗农和台湾文化协会干部四百余人被捕,造成“二林事件”。事发以后,赖和立即写了新诗《觉悟的牺牲——寄二林同志》向作出了牺牲的同志致敬。同年,赖和发表了白话散文《无题》。1926年元旦,赖和的《斗闹热》和杨云萍的《光临》同时在《台湾新民报》发表,这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的小说。此后赖和陆续发表的小说有:《一杆“秤仔”》、《不如意的过年》、《前进》、《蛇先生》、《雕古董》、《棋盘边》、《辱?!》、《浪漫外记》、《可怜他死了》、《归家》、《惹事》、《丰作》、《善讼的人的故事》、《一个同志的批信》、《赴了春宴回来》等。此外还有旧诗词、新诗、随笔杂文。赖和在一生中始终坚持以中文创作。
赖和的小说,饱含着强烈的反抗意识。从早期的《一杆“秤仔”》到后来的《善讼的人的故事》,他始终站在被压迫、被蹂躏的台湾同胞的立场上,真实地记录了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政治压迫、人权摧残的经济压榨下的血泪生活,控诉殖民主义者的罪行。1926年初发表的《一杆“秤仔”》写的是贫苦农民秦得参挣扎求生而不得的悲剧。秦得参贩卖生菜以养家,因为他生性老实,不懂得日本巡警的虚伪和贪婪,没有赠以生菜,巡警就借机寻衅,把他一杆新秤折断,后来又抓他进衙门、坐监罚款,受尽侮辱。作品勾勒了殖民统治者的蛮横无赖的嘴脸,描写了台湾同胞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人不象个人,畜生谁愿意做?!”秦得参在悲叹这种被奴役的生活中获得了最后的觉悟:他杀死了夜巡的警吏后自尽了。
二十年代的台湾,随着台湾文化协会的成立,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学生和农民组织的建立,台湾的社会运动和民众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1927年,台湾民众党成立,从事“以农工阶级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设立“台湾工友总联盟”,组织全岛演讲队,将社会的抗日运动推向新的高潮。赖和的《不如意的过年》,从侧面描写了这场运动的声势及其影响。“查大人”——日本警官的不如意的心态,是在社会运动冲击下自感“威信”下降,统治地位不稳,欲想寻衅肇事、滥施淫威,以确认绝对统治权力而不得的心态的表现。作品通过“查大人”拿六、七岁的孩子当出气筒,以维护自己所谓“威严”的描写,对殖民统治者的骄横霸道,飞扬跋扈的丑态,作了辛辣的讽刺。
赖和在《丰作》、《善讼的人的故事》等作品中,对制糖会社和封建地主加给农民的剥削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制糖会社的刁厉、乡绅的刻薄……都有着生动的描写。
赖和作品中所表现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有力地说明了赖和的创作,在精神上完全是与祖国大陆的五四新文学一脉相通的。赖和信奉鲁迅先生的“为人生的艺术”,始终坚持写实的方向。尽管象《斗闹热》这样的作品还有点象报告,但它确实是日据时代真实反映台湾同胞苦难众貌的最深刻的“镜子”。在台湾的现代文学史上,赖和树起了新文学的第一面旗帜,给后来者启示了方向。赖和的崛起才奠定了现代台湾文学的基础。因此,他被台、港的评论家们誊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
(摘自复旦大学出版社《台湾小说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