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为何能获奥斯卡奖?

1985-11-01西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5期
关键词:奥斯卡奖苏联妇女

言 西

苏联1979年摄制的故事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为什么能在许多世界名片中夺魁,获奥斯卡最佳外国语影片奖呢?这是我国许多观众在电视中看过该片后想了解的。

该片导演缅绍夫在美国会见记者时谈到这部影片在美国受欢迎是因为它表现出人性、友谊和爱情——这些人们共有的情感,反映出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可能遇到的人的价值、道德和幸福问题。缅绍夫认为,这些都是苏美两国人民所共有的,因此影片能越出国界,在不同国家的观众中间引起共鸣。美联社认为这表明了奥斯卡奖的评选标准确实是唯艺术论而不管政治分歧的。美国《时代》杂志评论此片“称不上是放了颗卫星,但是一部惊人的杰作”。谁都未料到苏联会拍摄出一部表现妇女题材、带有浪漫色彩、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的轻喜剧片。美国《时代》杂志最为赞赏该片鲜明而又突出地描写了女主人公卡捷琳娜为了自己个人的追求而忍屈受辱,奋发图强的精神。该片在美国正式公映时,观众排队争购影票,久映不衰,观众认为该片“展示了以前他们从未了解的苏联多方面的生活”,而且“风格新颖独特”。

该片自1980年在苏联公映以来,影评界与观众的反应十分强烈。继获奥斯卡奖后,又获得《苏联银幕》观众评选的1980年最佳影片奖。苏电影界某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影片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是不言而喻的。影片描写的人物命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成功的,是在具体展现有时代气息的背景下,对决定主人公道德观念的社会条件,进行一丝不苟的艺术创造。苏联观众们则赞扬对苏联普通妇女形象卡捷琳娜的描写是相当成功的,使他们在银幕上看到了“典型的、标准的模特儿”,又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看到了“她同样具有一个妇女所具有的特点,同样要求一个妇女所要求的东西”。导演缅绍夫在谈到他的创作意图时说过,他想拍摄一部普通的影片,让平凡、普通的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在影片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从而引起他们去思考、去解答: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应该相信什么呢?

尽管如此,导演缅绍夫在接待美国记者时直言不讳地透露:该片在国内公映时曾被一些影评家批评为“一部故事是灰姑娘童话式的,形式是好莱坞化的影片”。特别是认为一个独身的、无亲无故的普通女工一跃成为很有地位的,受人尊敬的联合工厂厂长很不真实。

(马文龙摘自1984年11月15日《文汇报》)

猜你喜欢

奥斯卡奖苏联妇女
武装保护苏联
刘洋归来!打造中国服装设计“奥斯卡奖”
当代妇女的工作
雾在做迷藏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