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讯

1985-07-15

读书 1985年8期
关键词:新著奥威尔导游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家的斯拉特(Ian Slater)著书《奥威尔》(Owell:The Road to Airstrip One),简介《一九八四年》的作者奥威尔的生平,着力介绍他在缅甸、英格兰和西班牙的经历。书中讲到,西班牙内战使奥威尔看出,左派人士能象被右派分子那样地被极左分子轻易地杀掉。这种想法成了他思想的转折点。在这以后,他在作品中严肃地谴责极权主义。作者指出,与其说奥威尔是政治思想家,不如说他是社会批评家。书中也指出了奥威尔的缺点在于没有深入地思考如何抵抗传统政治保守派的力量。这本书从而被书评界人士认为是研究奥威尔的有价值的材料。

(纽约的日日夜夜》(New YorkDays,New York Nights)被一些人当成纽约的导游书。然而就布鲁克(Stephen Brook)的这部新作的内容说,远比普通导游书来得丰富。除去象一般导游书那样介绍风景、博物馆、宾馆等等以外,还介绍了大量其它社会活动场所:教堂、公共浴池、法院、医院、地下火车站等,叙述这些地方的今昔。作者还介绍了纽约的知名政治家、知识分子和开发人士。其实,有多少普通的旅游者要到挤满流浪汉和烟鬼、酒鬼、娼妓的公共浴池去洗澡呢?有多少人会去那些常常遭到冷落的教掌呢?游客一般乘大轿车,很少有人去以犯罪率高闻名于世的地下火车站。由此可见,这实在是一本研究美国大都市的参考资料,而一般的读者读一读这本语言生动的“导游书”也会领略一下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高度概括写出的这部“活生生的大都市生活狂想曲”。

西方世界的很多人都发现,新型的商业中心越来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美国自由写作者考文斯基(Will-fam S.Kowinsky)著书《美国商业中心》(The MallingofAmerica)议论这个社会变革。他说,商店设在郊区,广告商大肆为这些商店做广告,而靠广告而制定购买计划的顾客纷纷涌向郊区,设在市中心的商店不同程度地受到冷落。广告激发购买欲,而郊区商店能满足购买欲。由此不仅引起商品的经济变化,社会学、心理学家也研究起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及购物心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这部书首次发行二万五千册,为数不少。

美国人瑟伦尼(GittaSereny)写了一本新著,名为《见不到的孩子们》(TheInvisibleChildren)。书中的“孩子们”是十个女孩子和两个男孩子,他们年纪不大,但已沦为娼妓,卖身为生。围绕这十几个孩子,作者先后造访了他们的保护人、家长、社会工作人员、老师、法律顾问,探究孩子们与他们的关系。这些人对孩子们的行为好象习以为常,并不奇怪,特别使作者吃惊的是警察,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是无关紧要的。所有这些人只是一起谴责孩子们不好,应受惩罚,或是互相推卸责任。这使作者很气愤,于是她通过这部书大声责问:社会为这些心理上受伤的孩子们做了些什么?调查的事实证明,这些孩子都是从家里跑出来的,留在他们脑海中的家长,就是整天仅仅为了钱和性生活而忙碌、吵闹和使用暴力的人。难道这样的家长不该对孩子们负责任吗?作者建议美国的社会工作人员为这些逃出家门的流浪几建立一个类似“家”的地方,以安慰和改变她们的变态心理。然而正如孩子们所说,“谁来管这样的事呀?”瑟伦尼与美国、联邦德国和英国一百六十一名卖身儿童交谈过,写在书中的是作者了解比较深刻的十几个。

当今西方女权运动的参加者已有成百万人,弗斯特(MargretForster)最近出版专著《重要的姐妹》(Signif-cantSisters)专门介绍了在一八三九至一九三九年这一百年中英美出现的八位早期女权主义活动家。这些妇女当年思想单纯,目标单一,富有个性,为女权运动作出贡献,尽管她们中间有的人不承认自己是女权主义者。这八位妇女中有伊丽莎白·伯莱克威尔,她是第一位正式的女医生;玛格丽特·山额,她最早参与节制生育的讨论和活动;艾米莉·戴维斯,她创办了剑桥格顿女子学院;卡罗兰·诺顿,曾发起修改英格兰婚姻法的运动。

《注意听我说》(ListentoMe)是伊丽莎白·昆和欧文(ElizabethQinn&MichaelOwen)合写的,记述昆三十年的舞台生涯。昆后天失聪,也就在失聪之时,她对舞台艺术发生了兴趣,她被从普通学校转到残废人学校,后来她自己到首都华盛顿读大学,并开始在为聋哑人演出的剧团服务,去美国各地演出。这些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但是酗酒的父亲使她经济拮据,母亲总愿意让全家人都生活在一起而不同意她常出门。但是她征服了这些困难,熟悉她的人都认为,她的这三十年不仅是在舞台上奋斗,主要是在社会上奋斗。前两年她参加了在伦敦上演的《一个小上帝的孩子们》的演出,轰动伦敦,这无疑是她的胜利。可能是胜利的喜悦激发了她写这部传记故事,使她用满意的笔调叙述自己的成功史。

威廉·莫里斯被一些人誉为“英国工艺美术之光”。斯坦斯基(PeterStansky)的新著《重新设计世界》(RedisigningtheWorld)中详细记述了这位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为英国工艺美术界做出贡献的人物。书中介绍说,莫里斯是位艺术家,也是设计师,他曾为书刊设计字体、封面和版式,也画过壁纸,当他感受到政治影响着工艺美术时,他也参与了政治。他提出,革命理所当然地能够而且必须帮助和挽救艺术,使艺术能与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他利用机器印刷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但他不喜欢机械化生产,人们觉得他怪,也有人说他是“改良了的文艺复兴者”。可能由于这些原因,他一直没有加入任何艺术家团体。

美国学者奥尔斯(SallyWendkosOlds)在新著《永久的花园》(TheEte-rnalGarden)中提出,在八十年代,因为社会生活变了,人们的性感发泄要求日益衰退,而互爱则逐渐回到人们的生活作风中。她认为性感发展的平衡问题和普通生活有关。她访问了从未成年到老年的各种人,试图根据年龄列出各类人性感发展的各个转折点。她发现,每个人的性生活都受着普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因素排列依次为:血统,工作,常交往的人,和偶然机会遇到的人。

猜你喜欢

新著奥威尔导游
新著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梅大圣
以“系统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
黄希川
《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
“特型”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之路
网约导游
我是小导游
孙仲旭:翻译奥威尔《一九八四》 曾两度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