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起王安忆

1985-07-15陈映真

读书 1985年4期
关键词:爱荷华发言稿年轻一代

陈映真

初次见到王安忆,是在美国爱荷华的西达·拉比机场。

是初抵爱荷华市参加“国际写作计划”的去年八月末罢。有一天,听说中国大陆的作家要抵达,我决定和“计划”的工作人员,和聂华苓大姐一道,去机场接他们。所以做了这决定,是觉得对我个人而言,做为一个中国的作家,去会见同为中国作家同事的大陆作家,在以海峡为界相对峙、相隔断的现实情况下,有严肃而且重大的意义。就在那个小小的机场上,我乎生第一次见到了来自海峡彼岸的中国作家:吴祖光、茹志鹃、王安忆和萧乾夫妇。除了王安忆以外,大陆作家全是六十以上的前辈,使王安忆不止显得格外年轻,而且不免于有些羞怯和沉默。

把比我所想象中还要多一点的他们的行李推上车子,大伙儿在笑语中,开回爱荷华市。就在那路上,我想到王安忆的有关中国大陆年轻一代作家的发言稿。

为了更有准备地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和文学家早一点抵达爱荷华的我,向聂大姐要了一些作家们预先寄达的,有关介绍各该国文学的发言稿。因为特别关心“四人帮”以后大陆年轻一代的作品和思想,我还特别用心地读了王安忆的发言稿。

我已经不记得那发言稿详细的内容了。但读后心中思绪和情感的波动,却至今难以遗忘。

在那一篇发言稿中,她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予她那个世代的年轻人的重大的影响。他们受了伤害,变得忿怒、灰心、感伤……。但是一点一滴地,他们胜过了个人的伤痕和悲哀。他们终于起来,更辛劳、更认真、更严肃、更解放地为祖国思考、写作、生活和工作(大意)。现在手头上有一小段经过英译后的她的讲话,我把它译成中文,自然在用语上与她的原文不同,不过也可以从此窥见尚不满三十岁的王安忆的想法的一角:

文化大革命使我更多地体验了生活,也给了我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正是由于这些体验和思考,我决定提起我的笔来。而我认为文学最为必要的质素,就是体验和思考。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有好多杰出的年轻作家涌到舞台上来。虽然他们的涌现各有特殊的情况,但我宁可认为年轻作家的出现并不只是一件偶然的事……

我尚记得,在那篇简短的发言稿中,她曾以真诚的赞赏和敬意,提到许多我不能记忆的,在王安忆心目中为重要的年轻一代作家的名字和作品。事实上,在爱荷华相处三个月,我才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她那发乎自然的,不把一切的荣光揽在自己身上的心灵的美。她怀着深的敬意谈说着还没有被中国大陆——更不用说外面世界——所认识、怀着巨大才华、深刻思想的她的同侪作家、思想家和学研工作者,对他们有深的期待,还不止一次地、坦然地说她的得以脱颖而出,以及她这次之能够来美,不能不说是得力于她那在文学、戏剧上早已卓然有成的母亲(茹志鹃)和父亲,并且在言下还有为她的那些朋友们不平的意思。

五○年代中期,六○年代初在台湾出生的一代,对于“我”的执念很强,是周知的事实。在台湾见多了对自我的欲求、作品和主张显出强烈执念的作家,静静地倾听着王安忆谈大陆上沉着地等待出世的年轻一代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把他们该有的荣光都归给他们……有一种奇异的感动。

“计划”的活动一开始,大陆作家就送给我很多他们辑印成集的作品。我开始日夜不断地阅读他们的作品,以致相当地影响了我原先阅读大陆其他许多早已成为话题的作家作品的进度。

就那时候,我一口气读完王安忆的两、三本集子。这里刊出的《本次列车终站》就是其中给予我极为深刻印象的她的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我初次生动地理解到“文革”后大陆社会中人,亲情、生活的方式,社会和物质的变化,和这些变化之间的连带。而做为一个年轻一代的作家,她的焦点和情感,无宁是明显地集中在年轻一代遭遇和感受的。她在作品中所透露的批判,虽然没有大陆年轻一代哲学家的深刻,但她所提起的质疑,却有王安忆独有的认真和诚实,感人至深。

读着王安忆的作品,常常会引起“在台湾,一个象她那么年轻的女作家在写着什么,会写出什么”的问题,自己问着自己,而感到苦恼。现在《文季》要把她的《本次列车终站》公刊,我想,应该也有些读者会产生与我相同的苦恼,也说不定。

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小说家。问到她什么时候发现女儿竟有创作的才能,她说,那些年,王安忆的爸爸受到批评。王安忆才十几岁大,乖乖地插队去了。就插队的那些年,王安忆仿佛顿时长大了,写着一封封长长的信回家,写她的感受,写插队的寒村的景色和人情。

“看看那些信,我开始担心啊。”茹志鹃说。

在那些风暴的年代,会写东西,会想,会感受,是多大的负担!茹志鹃疑心是母亲读女儿来信的感受,不见得客观,把信拿了去给文艺界的老朋友们看。结果是一致惊于王安忆年轻的才华。

茹志鹃和王安忆有一个偶合的特点:正式受教育时间很短。茹志鹃是因为她出奇地贫困的童年,王安忆则因为那“文化大革命”波及整个大陆的动乱。可他们全靠艰苦自修,学习和摸索了自己写作的事业。

这回《文季》刊出她的作品,引起了我的回想。在我的眼前,不觉浮起了沉静、有一点羞怯、却绝不失大方的王安忆。我记得她说她的另一本集子就要出来,而她显然对这新的集子中的作品较有自信,较为满意。前不久收到爱荷华友人吕嘉行来信,说读了王安忆的新集子,佩服得了不得。我虽未能读到她的新书,却从心底为王安忆高兴。

在爱荷华和大陆的作家们相见、相处,亲同手足。那种相互间的友爱,是那样的自然,自然得甚至出乎我的意表。从美国回来,一晃就是一年了。而回想起当时相聚的自然和友爱,才感觉到中国作家间的团结,其实在本质上原就超出了政治、党派和地域的限制的。他们全自文学的中国承受丰富的启示,并且都决心为着当今和未来的中国去体验、思考、生活和辛勤地工作。那么让我祝福王安忆,希望她写出一篇比一篇好的作品,丰富中国的心灵,也丰富中国文学的库藏。

一九八四、十、二九

猜你喜欢

爱荷华发言稿年轻一代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
三生时空的生命体验
我来做侦探
爱荷华河
【第三单元】特邀审题老师:任丽燕
《中国家族企业年轻一代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
各行各业的炫富摔
为何写作,如何创意
美国爱荷华大学开设手游课程学生玩游戏可获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