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手段与科技发展
1985-07-15顾昕
顾 昕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是在苏联和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正在形成的一门新的经济学科。科学经济学是其中最富于成果的一个分支。当今,科学技术已成为制约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加快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苏联学者T.A.拉赫金的《科研机构经济学》的翻译出版,对于我们了解科学经济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学会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度,是很有好处的。
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六十年代中期诞生的。科学(不包括科学知识本身)可以看成是生产知识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科学经济学就是研究科学活动及其产品的经济性质和特点,制定计算和提高科研效率方法的一门科学。科研机构经济学可以作为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这本书的第一章对科学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做了概要性的介绍。从第二章到第六章,分别对科研机构的组织管理、计划工作、资金管理和劳动刺激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科研机构组织结构的完善化问题,这本书中提出的“目标树”思想值得注意。具体来说就是将总目标分成第一级和第二级等等的子目标,并将各种主要的和辅助的活动汇集在一个统一的层次示意图中,组织结构则应该反映工作的结构。这一组织管理原则可以保证组织的优化和高效率,对科技管理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科研机构的计划工作实际上是确定科研机构的目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科研计划在宏观上应成为国民经济计划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的科研计划体制基本上是自上向下式的体制,它包括编制科技进步的二十年综合纲要、国家五年计划、重点科技问题的综合工作纲要、国家年度计划、地区及各部门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最后是科研机构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下一级服从于上一级。笔者认为,这种科研计划体制的优点是保证了重点科技项目发展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反映科学长远发展的需要。但其缺点是割断了科研机构同社会的联系,缺乏活力。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化的趋势愈来愈强烈,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研机构保持开放性,面向社会。科研计划体制也应该从集权制变成分权制。当然这绝不意味要取消宏观的计划调节。我们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编制弹性的指导性计划,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达到从宏观上调节科研活动的目的。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某一个科研机构来说,应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计划,编制相应的选题计划、投资计划和研究进度计划。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计划工作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咨询、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这五个方面完整地汇合在一起,正好构成一个信息反馈系统。
这本书的第四第五章,讨论了科研机构的资金管理问题。苏联现行的拨款方式是根据各科研机构编制的支出预算,经修正确定拨款额。苏联试图对这种拨款方式进行改革,方法是根据科研机构的年最终工作成果来计算拨款金额,日常费用则由银行信贷提供。这一改革动向值得我们注意。另外,这本书还吞吞吐吐地谈到拨款可以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运用。笔者认为,拨款可以有效地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扶持某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发展。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讨论了科研机构中劳动刺激问题。关于工资制度,苏联现在盛行的“卡尔波夫”制把科研人员的工资分为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克服了原有工资制的大锅饭的弊病。但也出现了将固定工资一刀切的新问题。拉赫金强调,应考虑各种类型的科学劳动之间的差别,劳动工资的原则差别也应得到承认。关于工资制度,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
这本书提出科学产品仅仅具有商品的形式而不具有商品的实质,科研活动及科学产品,都不受价值规律的支配,这些提法未必符合我们的情况,都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应根据国情,建立能够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科学经济学。
(《科研机构经济学》,〔苏〕T.A.拉赫金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第一版,0.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