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译《易经》

1985-07-15柯大诩

读书 1985年6期
关键词:偶然性荣格题名

柯大诩

十九世纪末第一部《易经》的英译本出现时,译者曾说,“若依我们想来把这些小图画凑在一起一定是饶有诗意的,但实际的结果却干燥如灰尘。”“究竟为什么要弄这一堆乱七八糟的图画?这些小线段告诉我们什么?”如果这代表前一个世纪西方人对待《易经》的态度,那今日可是大不相同了。从二十年前的垮掉的一代起,《易经》就和禅宗、印度哲学等一起大走其红运,而现在据赠送我这本书的西友所谈,物理学家也在《易经》中找灵感。究竟他们要在这部书中探寻什么?他们是怎样评价我国这部最古的(人类最古的?)纯哲学著作的?这便是我打开这部译本时所想解决的。

这部在一九八○年重印的译本是根据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的二十年代德译本英译,但由卫氏之子补充校正过,另有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G.Jung)的一篇长序,所以可以算得是个新译本了。据说这个译本在介绍此书到西方起了最大的作用。我国研究《易经》当然有悠久的传统,但似乎缺乏近代的观点。而现代的研究者虽然有不少新发现,但还没有出一部整部头整理《易经》的书。那么看看这部书怎么把《易经》内容译成现代人所能理解的形式,也是不无好处的。

译本的编排分作三卷。第一卷题名“本文”,包含了六十四卦的图形及其彖辞、爻辞。另外译者又把大象包括在内。第二卷题名“材料”,包含了十翼中的大传和说卦。第三卷题名“注释”,则是按六十四卦拆开分列的彖传、小象、文言、序卦、杂卦。我觉得这的确比我国传统的排列清楚些。译者自己又撰写二文。其一叫“卦的结构”,讲的是二与五应这些基本常识,并谈到互体,放在卷二之末。其二讲揲蓍之法,作为附录一(附录二是六十四卦分八宫之表,附录三索引)。译者不赞成汉儒那些附会,河图洛书根本没有提,先天后天只是十翼中原文提到的地方才有,卦变亦未提。每段译者都有注释,大都是沿着王注程传朱子正义这条路子,颇稳妥晓畅。译者态度是谨慎的。书前尚有董作宾的题字(用甲骨文)。

为什么重视《易经》?由荣格的序倒可看出端倪来。他说西方传统哲学注重因果性,把它放在公理的地位,而忽视偶然性。中国却相反,注重偶然性。《易经》正是研究偶然性产生之各种情形。近代物理发现了因果性只是统计地正确,宇宙本身是偶然性的。这些话,笔者认为当然是正确的。序中又说所以现在一刹那的某种情况可以反映宇宙的情况以及历史,正如观察树木的年轮一样。我觉得,这就无怪西洋现代仍停留在把《易经》当作卜筮之用这个阶段了。实则从王弼以后,读《易》的人越来越注意的与其说是现在卜出何卦,不如说是在各卦的情形下一个人应该怎么做?至于这六十四种“局势”哪一种适合于现在的局势则不一定由卜决定了。这样,此书变成了一本“处世应变的指南”,这在封建时代的政界实在是大有用途的。在现在也不敢说毫无价值吧?

此书有个缺点就是译文究竟太老,不大能吸收新近的研究成果,如“无妄”中“无妄之灾”,现在有人解为“妄”即“望”字,“无妄之灾”是“无希望之灾害”,后文“无妄之疾”也是这样,所以才说“勿药”。而此译本仍是Undeservedmisfortune总之,《易》和《诗》一样,到了今日,只凭先儒传下的注解是绝对不够的,须得由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各方面的研究去创新解,才能回复它原来的面目。

(TheIChing,trans.byRi-chardWilhelm,PrincetonUnivcr-sitypress,1980.)

猜你喜欢

偶然性荣格题名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佳石选赏
荣格启航
从“爱”到“可持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