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拾趣
1984-11-01李之锡
李之锡
1、2、3……数字在数学的天地里无穷无尽,象神奇的魔术师,变化无穷。当它们被一些别具匠心的文学家、艺术家融进艺术天地时,更别有一番情趣。
它进入诗海,便构成了巧妙的数字诗。
宋代理学家邵康节曾写过一首五言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在这首别具一格的诗里,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寥寥几笔便描绘了景色宜人的乡村画面,成了一首绝妙的数字诗。
清代乾隆皇帝爱好出游。一次,他游山玩水碰上大雪,触景生情,吟了一首诗: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七八九十来片,
飞入芦花皆不见,
这首诗也是运用了一至十的数字,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与芦花融为一体的情景。
把数字融进对联里也同样能给人以乐趣。从前,某地有一户穷人家,春节时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这副对联里运用了十以内的各个数字,但唯独没有“一”和“十”。是作者忘了吗?不!这正是用心所在。利用“一”同“衣”、“十”同“食”的谐音,说明主人“无衣”、“无食”的贫困景况。这是对旧社会广大贫苦人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对旧社会的控诉。
传说某朝代的一位省官到基层巡视,到了松花江畔某县,县官设宴招待他,但内心却瞧不起他,存心要戏弄一下。县官在席中乘兴出一上联:“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府”。要省官对下联。那位省官知道县官借意夸耀“松江一府”之主,对自己有轻视之意。他稍微沉思了一下,便对道:“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这下联与上联对偶工整,也恰到好处地利用了两个数字——“八”和“九”。以“八足”对“四鳃”、“天下九州”对“松江一府”,显示了省官的气势。那县官一看,只好陪着笑脸敬酒。
在一条江边,有一座气势宏伟,金碧辉煌的佛寺。一天,有两个书生打扮的后生来到这里摆渡过江。艄公指着佛寺说:“你们看见了吗?那佛寺的门上有一上联,多少人煞费了心机也对不出下联,你们如果对出了,我免费送你们过江。”两个后生转头一望,原来那则上联是:“万瓦千砖百匠造成一佛寺”。这则上联巧妙地融进了“万、千、百、一”这些数字,两个后生一时想不上来。其中一位看看自己坐的船,又看看正在摇着橹的艄公,接着又抬头望了望江上一座精巧的“四仙桥”,于是灵机一动,下联脱口而出:“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这则许多人都没对出的下联,终于被这位聪明的后生对出了。艄公连声称好,愉快地送他们过了江,接着便赶去那佛寺报下联去了。这副堪称上品的对联,上联中的“万、千、百、一”是四个趋低的数字,它们与下联中的“一、二、三、四”四个趋高的数字相映成趣,不愧为佳作。
(小田摘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