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炎帝和蚩尤的传说是怎么回事?
1984-11-01杨升南
杨升南
黄帝、炎帝和蚩尤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三个部落首领,他们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人物。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之名和个人的名字常相混淆,故它们既是人名又是所在宗族或部落的名字。
传说最早的是炎帝,号神农氏,又号烈山氏。烈山即烧山,早期农业刀耕火种,种前放火烧去地上草木以播种,灰烬即为肥料,故有炎、烈之称,说明它们主要从事农业。据说炎帝为少典之子,长于姜水,姜姓。姜水在今陕西歧山东,是渭水的一条支流。这些地方是古羌人活动的地方,所以炎帝可能是羌人的祖先神。
炎帝部落大约沿渭水达黄河,沿黄河南岸东下向中下游发展。炎帝的一支共工氏活动在豫西伊、洛水之间,古书记载称“共工氏之伯九有”。伯即霸,九有即九州,可能是指共工部落的九个氏族或胞族所占的九块地方。后世在豫西南的山中还有“九州之戎”,或许是共工族的残部。
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黄帝以姬水成,故姬姓。姬水在什么地方,今天已无法确指。相传黄帝陵在陕西北部的黄陵县桥山上,黄帝与蚩尤及炎帝之战都在今河北地方,而黄帝后裔陶唐氏又在汾水流域,且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又多姬姓国,大约黄帝部落是起源于这一带地区。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这可能反映出黄帝部落下有二十五个氏族,分为十二个胞族即十二个部落,黄帝部落即由十二个部落结成的联盟。
蚩尤据说是东方夷人九黎部落的首领。《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宇于少昊”语,少昊的居地在鲁,西周初年成王封周公子伯禽“于少昊之虚”(见《左传》定公四年)即此,地在今山东省曲阜。九黎即是九夷,相传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当是八十一个氏族。九夷即夷之九种,每种九个氏族,是蚩尤部落由九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九个氏族)结成的强大联盟。
蚩尤落部占据黄河下游,其势力强大而向西发展。以今山东省为中心的大汉口文化,在今豫西的偃师、平顶山等地都有墓葬和遗址发现,是居于山东境内的先民在很古的时候就已向西推进的证明。蚩尤部落的西进,恰与沿黄河东下的炎帝部相冲突,于是发生了蚩尤与炎帝部落间的战争。据古书记载,蚩尤与共工“战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见《逸周书·尝麦解》)。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或说怀来县),“九隅”即共工所霸的九州,皆被蚩尤占去。共工氏在不利的情况下向黄帝求援,于是炎、黄结盟而有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经过激烈的交战,最后黄帝乃擒杀蚩尤于“冀州之野”,古冀州即今河北省地界内。
在蚩尤战败后,炎黄联盟破裂,接着发生了炎帝与黄帝部落间的战争。据说战端之起乃因“炎帝欲侵陵诸侯”,但“诸侯咸归轩辕”,实是争夺联盟主的地位。于是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见《史记·五帝本纪》)。阪泉据说在河北境内。黄帝战败炎帝后,势力大发展,乃进居黄河流域以至江、汉流域。据说黄帝在南下中打了很多仗,“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
黄帝战败蚩尤和炎帝部落后,仍与它们结成联盟。黄帝战败蚩尤“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少昊大约是东夷集团中亲近黄帝的一支,其后东夷的皋陶成为尧部落联盟中的重要成员。炎帝的“从孙”四狱,在尧部落联盟中亦很有地位,而传说中的尧是黄帝的四世孙(见张澍稡集《世本》)。但盟主的地位却似乎一直是由黄帝部落的首领出任。这样,经过共工与蚩尤,黄帝与蚩尤和黄帝与炎帝的三次大战后,就出现了以黄帝部落为中心的大融合。所以在古代的传说里把夷人、羌人等部落的后裔都列入黄帝的子孙,而原始社会时期各部落人民的创造发明,如衣服、舟车、文字、历法等都归功于黄帝,整个中华民族都成了黄帝的子孙。因此,“炎黄之胄(后代)的说法,正反映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很早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族对她的形成和发展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