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电视剧的现状和对它的期望

1984-08-20王云谩

中国青年 1984年4期
关键词:艺术思想

王云谩

我本是电视剧的爱好者,后来不大愿看电视剧了。有些电视剧白白浪费观众的时间,看后所获甚微;更有甚者,胡编乱造,违反起码的生活常识,看了感到难受。

尽管我知道,要立刻从屏幕上消灭一切平庸作品,那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也想到,大多数电视剧工作者们都在辛勤地、努力地工作着;但我还是非常希望,我们花费时间去看的电视剧,是值得推开桌上的书本去欣赏的作品。因此,我就想到了你们。希望《中国青年》能介绍几部好的电视剧,以便重播时我们不至于错过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探讨一下这几年电视剧的得失,以促进电视剧的发展和提高。

林林

林林同志:

《中国青年》的编辑转来了你的信。我不是电视剧工作者,同你一样,也是一个电视剧爱好者。我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愿和你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的信确实说出了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心情:喜爱并寄很大希望于电视剧艺术,但往往得不到满足,乃至感到失望。记得是去年三月,《蹉跎岁月》《武松》等获得了全国电视剧的“飞天奖”,它们也的确使观众对电视剧产生了较好的印象。但是,自此之后,直至去年年底,电视剧的状况却不甚令人满意。这不是说没有一些好的、较好的电视剧出现,问题是电视剧的数量在较快增长,质量却远远跟不上去。从电视剧的普遍的水平线来看,还是不高的。

令人欣喜和多少改变了一点印象的,是在1984年开春前后陆续映出的《走进暴风雨》《燕儿窝之夜》《红叶,在山那边》《她从画中走出来》《西游记》《紧急起飞》《燃烧的心》《道是无情却有情》《女记者的画外音》《生命的故事》《鲁智深》《魏征》《诸葛亮》等电视剧。在短短两三个月中,能够欣赏到这样一批较有吸引力的新作,不正说明全国电视剧创作在出现一种好苗头吗?

回顾近年来的电视剧创作,尤其是看了今年映出的一些电视剧,我感到比较成功的电视剧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矛盾真。

最近,我看了《生命的故事》,的确深受感动,觉得它在真实地表现矛盾方面颇有一点新意。这是一部表现先进青年形象的作品,但它并没有一般地、表面地去罗列先进事迹;相反,它相当大胆地、可信地触及了一些现实矛盾,特别是女主人公玲玲的思想心理矛盾。比如她和母亲的关系:在十年动乱的年月,她被迫无奈地剪开了同母亲的合影照,以表示“划清界限”;与此同时,她又让一位哑巴病人学着发出“妈妈、妈妈”的唤声,间接地表达出对母亲的真挚的心意。这一场景是很动人的。它使人感受到:即使是一名坚强的、认识比较清楚的青年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之前,也不可能没有思想情感上的起伏变化。看了这部电视剧,许多青年都反映,玲玲的艺术形象不仅可敬可学,而且亲切相近。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为塑造先进青年的形象提供了重要创作经验。

再如《走进暴风雨》这部电视剧。它的突出特点就是正视矛盾,展示矛盾,因而能够给人以比较强烈的现实感受。

2.角度新。

陈旧、雷同,是电视剧创作的通病,也是观众对电视剧现状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她从画中走出来》这部电视剧,也许并没有引起你和其他青年观众的注意,以后重播时你可以看一看。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取材的角度是比较新颖的。它并不正面地去表现农村的新变化,而是通过一位大嫂与邻居的关系,巧妙地侧映出农村由穷变富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还有那部《女记者的画外音》,题材新,角度也比较新。当然,以记者为贯穿线来叙事写人的表现手法并不新鲜,但由于它反映的是当前现实中的新鲜事,而且从工厂改革写到社会状况,从改革者的工作写到家庭生活等等,令人感到饶有兴味,耳目一新。可见,角度新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它取决于创作者对发展中的、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新的目光,没有新的思想,难以有新的取材,新的角度。反过来,只有角度新,方能表现好新的内容,新的人物。

3.形象活。

形象是艺术的核心。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人、刻画人,那是绝不会成功的。如今,电视剧的数量是增加了,但闭目回想,真正留在我们脑海中的艺术形象能有几人?使我们激动、难忘、反复回味的又有几个?这是电视剧创作的最大难题和薄弱环节所在。

不过,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电视剧中毕竟出现了杜见春、玲玲、魏征、诸葛亮等等这样一些比较好的今人和古人的艺术形象。仍以玲玲为例,在剧中,她的理想和毅力,苦恼和斗争,乃至她的友谊、感情以及细微的心理活动,大都活生生地、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剧中多次出现了以镜子来反射她的表情、心理的描写。这很符合一个瘫痪女青年常常卧床,床边置放镜子这一生活情景;同时,又能十分细微地刻划玲玲情绪的起伏变化。可见,一个细节的运用,目的仍然应该是为了写人,描写人的心理。玲玲的形象之所以感人,除了要归功于相虹的表演创造外,也应该肯定导演和摄像在镜头的运用上所付出的苦心。他们时时不忘镜头前的主体是人,是活生生的、有多方面色彩的人。

4.感情深。

文艺的特征是以情动人。电视剧作为一项与人们朝夕相处、分外亲切的“家庭艺术”,更要发挥这一艺术功能。经过这些年在文艺问题上的拨乱反正,人们一般都认识到写情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了,但是实践中仍然往往流于浮浅地作感情描写。有的人还有顾虑,怕深入地表现人物之情会犯“人性论”、“人情味”的错误。这是一种误解。凡是人,都有“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关键是怎样写情,写什么样的情。

《蹉跎岁月》中的杜见春,前后感情的变化和起伏是相当大、相当强烈的,而正是在这样比较有深度的情感发展之中,我们深深地了解了她,产生了共鸣,也得到启示和教育。《道是无情却有情》和《燃烧的心》都是以老干部为主人公的,可取之处在于较深地触及了主人公内心的丰富感情,而没有把他们表现为某种思想概念的化身。《魏征》《诸葛亮》这些历史剧的成功,与对历史人物的感情揭示得比较可信、比较深刻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项新兴的、年轻的艺术形式,电视剧在短短几年间,几乎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几倍、十几倍地增长,成绩当然是主要的,不足和缺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容忽视,电视剧的现状确实亟需改进,质量有待尽快提高。我感到,目前的电视剧普遍存在着这样几方面的通病,即:结构松懈;内容冗长;思想浮浅;表现雷同。

先说结构松懈和内容冗长的问题。也许是艺术功力不足,也许是对电视剧艺术特性的误解,这两个毛病在当前的电视剧中相当突出。有的简直是“说到哪里算哪里”,“开了头,收不拢”。电视剧既然是一项艺术,就必然有一个结构、组织的问题。艺术创作的风格、样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戏剧性强,有的近乎散文,这都应该允许。但即使是散文式的作品,也应是形散神不散,在不明显的结构之中有完整严密的构思。中国的文艺历来重视简练,讲究以少胜多,这应该看作是好的文艺传统。何况,对如今的大多数青年人,时间就是生命,一点一滴都十分宝贵。

当前,那种散漫、拖沓的电视剧的确太多了。一句话可以说完的,竟用三五句、十来句去说;一集可以拍完的,也非得分成上下集和多集。除种种原因之外,我认为需要在电视剧剧本上把关,也需要在摄制中掌握。当然,真正好的,有内容的鸿篇巨著还是需要的,前面提到的《诸葛亮》就不嫌其长。

表现上的雷同和思想上的浮浅,可以说是老毛病了。如今,写工厂改革和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电视剧,也出现了人物、开端、结局都大同小异的套套。雷同化的原因众多,有的人打算从技巧、手法上去解决、去改进,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根本的原因恐怕和创作者的思想不够深刻、对现实生活体验不够有关。不重视思想深度的追求,不努力提高创作者的水平,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的。

以上所说,只是就创作上的一些问题来进行探讨。让我们在欣赏电视剧艺术的同时,也为它的更好成长尽一份心意和薄力吧。

王云缦

1984年3月5日

猜你喜欢

艺术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