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春的美

1984-08-20已力

中国青年 1984年3期
关键词:乡音美德丈夫

已力

编者按:文艺争论,应该“求异存同”。“同”可不去说它,“异”就拿出来争鸣。这里刊登两篇对影片《乡音》的评论,我们希望青年朋友不要简单地认定孰“是”孰“非”,急急忙忙地去下结论,而只是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乡音》是作家王一民、导演胡炳榴继《乡情》之后,悉力合作的又一农村题材的故事片。它是两人计划拍摄的“乡土三部曲”的第二部。《乡音》在思想艺术上获得的成功,不亚于《乡情》。它景色不多,但别具情致;人物虽少,但各有性格;故事平淡,却含义深刻。它表现了一个积极而有意义的主题,有歌颂,有批评,反映了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新变化,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影片通过平淡无奇的生活现象的描述,塑造了既具有优秀品德又存在着缺点的普通人物,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几个塑造得栩栩如生的形象中,陶春给人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那善良、温和的性格,助人为乐、不讲索取的自我牺牲精神,显示出一种质朴的美。

陶春具有中国劳动妇女传统的美德。她勤劳俭朴,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种地、喂牲口、煮饭、带孩子,样样做得井井有条。她与在河边为行人摆渡的丈夫余木生相依为命,和睦相处。对丈夫的合理建议,她从不争执,总是说“我随你”。对孩子,她不仅爱他们、疼他们,还教他们读书识字、学好。陶春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因此为人们所称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陶春也有她的不足。她生活在偏僻落后的山乡,没出过远门,没见过大世面,一些封建意识也对她产生了影响。她事事要丈夫作主,对丈夫百依百顺,并且甘于那种不平等的生活。她的表妹杏枝因此看不起她,说她“怕丈夫”,是“可怜虫”。但这些都并非她的主流,我们决不能用“恪守三从四德”来贬低她的形象,将她所具有的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也一起纳入封建道德的规范。

一个家庭应该有一个主心骨。陶春依附于丈夫有其对的一面。何况,陶春也并不是没有主见,凡事都要丈夫点头。杏枝来借船,陶春就不曾通过丈夫,自作主张地借给了她。杏枝说陶春“象瓜藤一样总是随人摆布”,陶春并不承认。她对杏枝说:“你木生哥可是个正派人,从包下这条船,风里雨里,起早摸黑,也够辛苦了。大家都夸他,队里还奖他,我脸上也光彩。我呀,我是敬重他呀!”这一席话,说明陶春并不是没有头脑。在农村的新形势下,她也有责任感和荣誉感。她对木生那样好,主要是敬重他、爱他。爱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

在陶春的身上,也有着新思想的闪光。她给孩子们讲群鸟填海的故事,说“许多鸟来帮忙,大家一齐衔石子往海里填,总有一天要填平的。”这说明,集体主义思想在她脑海里是有一定位置的。

由于陶春和他丈夫生活在落后的山乡,各方面的知识都很贫乏,他们的行为也表现出愚昧的一面。陶春常肚子痛,而木生全不在乎,给她服一两包人丹了事,以至最后耽误了病的治疗。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乡音》便是这样的悲剧。陶春的悲剧使人们感受到震动和压抑,同时,促使我们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人们不能不感到应该改变这种落后、愚昧的现实,体会到建设四化、建设两个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影片还提醒大家,对于一个家庭,只有夫妻真正平等、互敬互爱,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余木生最后觉醒时说:“夫妻本是一般高低,谁该侍候谁呀!”这话何等深刻,难道不能打动人心,起到震撼和教育的作用吗?

陶春具有的美德是值得肯定的,是具有社会价值的。她默默无闻地持家操劳,体贴丈夫,关心子女,使丈夫能够更好地为来往的行人摆渡,这说明,即使是在家庭的小天地里,贤妻良母也在间接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她们用自己的勤劳,用自己的爱,支撑了一个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这种行为难道不美?对社会难道不是一种贡献吗?高尔基教导他的学生说:“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鲁迅也说:“让别人过得幸福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陶春的行为说明她具有同样的美德。

多作贡献,少讲索取,这便是陶春的长处,也便是陶春的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乡音美德丈夫
诚实是美德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乡音永久
乡音如歌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乡音
乡音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