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84-08-20毛伟平
毛伟平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郊区的农民纷纷进城购买“名牌的”、“大个的”、“带色的”电视机。北京四大百货商场的电视机被争购一空。刚刚买到一台电视机的农民王锁柱高兴地说:“队里年终结算,一个工三元,我属中不溜,分了两千多元。我前年盖房,去年打家具,今年再不买电视机,在队里可就数我落后啦!”
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巨大的历史进步。这种进步,被一些人描绘为在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但是,这神奇的变化,是靠了什么神奇的力量来推动的?这里,涉及我们所要谈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什么?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出发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具体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取生活资料的物质力量,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起着主导的作用。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它也有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决定着另外两个方面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本质。
生产关系并不是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举例来说,今天,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了。可三年前刚试行责任制时,有人认为:分田到户,承包到人是私有制、走老路;允许雇佣少量劳力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违背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等。事实并不是这样。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呈多层次状态。既有手工业劳动生产,又有半机械化和机械化,还有自动化生产。这种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也是多层次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另外,公私(或中外)合营的半社会主义所有制和不剥削他人的个体所有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可以更好地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起辅助作用。这一来,那些多年吃惯了“大锅饭”的“同志哥”“同志姐”们,日子就不好过了,便难免发些牢骚,看不惯。有些人暂时思想不通,经过一段实践,认识改变了。当今我国城乡特别是广大农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呈现出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的局面,这正是由于我们党调整和完善了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薄弱环节以后,所显示出来的革命意义和积极作用。
除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外,还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各种制度和设施。所谓意识形态,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观点、思想体系,包括政治、哲学、道德、法律思想、艺术、宗教,等等,这些通常被称作思想或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治部门等等设施,通常被称为政治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这是不依任何个人或任何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四人帮”的头面人物江青曾四处叫嚣:“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女皇”。殊不知,君主专制政体是与奴隶制、封建制时代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君主专制已经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而逐渐被民主共和制所代替。目前全世界仅剩下的二十五个国王或女王中,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是虚有其表、尸位素餐,作个象征而已。但是,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的被动因素。它一方面为消灭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斗争,一方面又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方成 图详见原版面)和发展。今天,党中央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证关系。
可见,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是根本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解释是荒谬的、不科学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根本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却找不到一个真正科学的答案。
唯心主义者明确地把精神因素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源,认为历史是由“天命”、“神意”、某种“绝对精神”或英雄豪杰的意志决定的。我们知道,在社会中,虽然人们的活动都具有自觉的目的,但人们的意志并非象今天存在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是绝对自由的。首先,人们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而实际产生的结果却不总是预期的。资产阶级当初拼命发展大工业生产,本来只是为了自己赚钱发财,不料却产生出自己的掘墓人—一无产阶级,并因此会导致自己心爱的资本主义制度崩溃。另外,“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也绝不会为旧社会的灭亡而伤心;“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自然也不会去投奔革命军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思想、愿望、意志,都不能不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条件,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一些旧唯物主义者,不赞成对社会决定力量的纯粹唯心主义的解释,力图在精神之外找到某种物质的原因。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著名代表霍尔巴赫认为,历史还是由那些“功业辉煌的英雄豪杰”创造的。不过,推动这些英雄豪杰精神世界的秘密杠杆,“乃是一些真实的原子”。“一个狂信者胆囊里过多的苦汁,一个征服者心脏里过热的血液,一个君主胃里的一种消化不良,一个女人心里出现的一种幻想,都是一些充分的原因,足以酿成战争,把千百万人送上屠场,夷城池为平地,化都邑为劫灰,使国家陷于悲惨的境地,……”,从而“决定地球上居民的命运”。这种说明,离开社会本身去找原因,不但事实上很难与唯心主义者划清界限,而且无法避免由此推出各种荒谬的结论。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作出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结论是真正科学的。
明确了社会基本矛盾,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社会现象,就呈现为一个层次分明、血肉相联的有机体,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得到了科学说明;明确了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过去的历史、将来的前途也都变得清晰起来。过去似乎由英雄豪杰随意摆弄的历史就有了它自身的客观规律性。相反,英雄豪杰的出现、成败,倒需要借助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能说明;明确了社会基本矛盾,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错误和荒谬就容易被人们认清,而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一旦为人们所掌握,就会深入人心,推动社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这正如毛泽东同志词中吟诵的: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思考题: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今天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清除形形色色精神污染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