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1984-08-20网闻
网闻
我很喜欢“座右铭”。青年时代的我经常把书上、报刊上的名人名言,也包括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的至理名言,抄录在小卡片上,或置于桌边,或贴在墙上。我还记得有一年正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那时候写春联,其内容多为福禄吉祥、富贵喜寿之类。我独自写了一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贴在屋内墙上作为“座右铭”。有守旧思想的父亲一看“伤”字、“悲”字,认为不吉祥,于是换上一个“福比北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是他半辈子既不见福多,也不见寿长,只活了四十多岁,因病无钱诊治,离开了人间。而我却从那幅鼓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座右铭”中吸取了力量。
很多“座右铭”都是我的益友。我在茫然的时候,想起它们就有了方向;我在逆境中,想起它们就有了勇气;我在失望之际,想起它们就增强了信心。
如今,我看到一些青年朋友,每当发现书刊和报纸上有优美凝炼、耐人寻味的格言、谚语时,就象是在海边拣贝壳的孩子突然发现了闪闪发光的珍珠那样高兴,把它们精心地一一剪辑起来,或者工整地抄在小本本上。我为青年朋友的这种高尚情趣而高兴。
不论“座右铭”源出于哪朝哪代哪人,也不论它随时代之不同、个人需要之不同而发展变化,其内容多为人生、修养、处世之道,其功用多为自勉自戒。
我最近看到一本《名人名言录》,书中辑录有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其中有立志抒怀的,有勉已成才的,有激励苦学的,有鼓舞斗志的,有振奋精神的,有修养思想的,有增强信心的。这些名言警句富有哲理,含意深邃,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有人说它是开启有价值的人生之门的钥匙,有人说它是正确的健康的思想的酵母,有人说它是引燃人生希望之火的思想火花,有人说它是指引青年走向正确生活道路的路标,有人说它是规劝人们奋发向上的益友。这些褒词有的可能过了点头。但我觉得,有益的“铭”,的确是一语铭刻在心,终生受惠不浅。小火花一旦点燃,生命之火就会不熄地发出光和热。
不过,话得说回来。名言并非绝对真理,警句中也有渣滓。由于历史的或阶级的局限性,有些名人的话,在当时看是正确的,现在看就未必正确;在剥削阶级看是正确的,在无产阶级看却未必正确。这就需要我们在搜集“名言”时要筛选,要分析,要咀嚼,要消化。营养素可部分吸收,渣滓切莫吞食。这也就是说要批判地继承。对于宣扬腐朽思想的所谓警句,对于麻痹人们斗志的谚语,比如什么“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啦,“读书破万卷,富贵在其中”啦,“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啦,等等,毒性大,就不能兼收并蓄,而是要全盘丢弃。又如流传于古代的《名贤集》中的一些所谓警世佳句,《朱子格言》中的政治名言,有很多都是不能作为革命青年的“座右铭”的。谁把它们奉为人生的“座右铭”,谁的人生价值就要贬值。谁误食了这些毒品,那就会象误食鸦片烟一样,后患无穷。
还有,由于可做“座右铭”的格言谚语名句,通常是生活经验的一个抽象的概括,只是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经验小结,只言片语,难免不全面。如有关自学成才的名句中,有许多是要我们勤奋学习书本知识。如“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高尔基)、“愈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笛卡尔),这里都没有谈到实践,但它绝不是说要我们脱离实践,把读书和实践对立起来。我们对待以简炼、凝聚为特点的名言佳句,不能象对待充满辩证关系的大文章那样,要求把问题说得全面;而我们也不能孤立地、形而上学地、片面地理解它、实践它。
常言说,铭于言可赞,铭于行可贵。再好的“座右铭”,只是作为小摆设摆在桌上,不准备去实行,有铭无实,就不会为人生的价值增值添彩。背于背“铭”而去,就更违背置铭的本意了。
我衷心地希望,青年朋友都能选择有益的人生“座右铭”,并使它迸发出火花,去点燃有价值的人生之火,使人生更有价值。
(本文摘自即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生的价值,你在哪里》一书,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