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情愿“上梁山”
1984-08-20志高
志高
“谁敢挑这个头,除非他吃了豹子胆!”湖北襄樊市提花织物厂织造车间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能干的人纷纷自由“组阁”。人们望着那些经过一次次筛选被“刷”下来的人,不禁发出这样的议论。
在被“刷”下来的人中,慢说那些被群众称为看破红尘的“僧人”,土生土长的“洋人”,目空一切的“狂人”难盘,就是那些拖儿带女、家务重重的“忙人”和初来乍到望着机器干瞪眼的“闲人”,也够让人怵头的。而这些人的技术级别平均只有一点二级。再看看那剩下的机器,更使人倒吸一口冷气,30台织物机,有10台是全车间公认难以驾驭的“怪机”,12台是长期失修的自制加宽的老大难织机……
“豹子胆”
那几天,整个车间喧哗不已。那些被“刷”的青年人,有的自暴自弃地掉泪,有的超世脱俗地冷笑,有的玩世不恭地戏谑,有的怒发冲冠地耍横……当然,更多的是焦急不安地议论:“我就不服这个气,比不过他们!“对,我们只需有个好挑头的。”
这时,从车间办公室走出一个24岁的小伙子,正在议论的青工们不约而同地眼睛一亮,“他!”他也是被“刷”的一个。他是个保全工,工龄两年,进厂不到四个月就能独立修理大提花织物机。机器坏了,他随叫随到,精心修理,从不发一句怨言。因而,挡车工赞扬他,保全工喜欢他。
去年5月,团员们一致推选他为团支部书记。一开始,他在全车间的团员、青年中开展了为时一个月的劳动大竞赛。顿时,工段与工段,班组与班组,展开了你追我赶的竞赛活动。赛质量,比效率,月底一结算,这个月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厂党委书记望着那些送喜报的青年们说:“这才象生产上的主力军。”
紧接着,团支部根据团员、青年提出的生活“单颜色”的意见,组织大家游览当年诸葛亮的“隆中”,祭扫烈士塔,举办歌咏会,开展体育循环赛……歌声、笑声、读书声充满了青年们的生活。一些青年兴奋地说:“瘫散了四五年的团支部在我们心中站起来了!”
然而在一、二工段自由“组阁”中,人们都怕他团的工作多影响生产,而没找他。
刚才,他到车间办公室要求党组织尽快想办法把三工段组织起来。真没想到,这些被“刷”的青年以信任的目光望着他。是期待,是鼓励,还是奖赏,他自己也激动得说不清。改革,在他心目中是神圣的,现实的;为了它,交付出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给青年带来的必定是光明和希望。当然,在达到目的之前,也会有走过沼泽地的困苦和磨难。因而他和团支委们事先一次又一次地动 员团员、青年要站在改革的前列。他第一个向党组织递交了决心书,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青年们的决心书一份份飞向党支部、团支部……此时此刻,姜传涛面对现实,下决心:自古有“逼上梁山”一说,不,我,情愿“上梁山”。一些人想看笑话,便议论开了:“一个小小的修理工,能盘好这一伙子人?等着瞧吧。”有的好心人劝他:“莫逞这个强,人家干了几年的两个工段长这次‘刷下来,都不敢挑这个头,你何必冒险,弄不好,要栽跟头的!”
然而,4月4日,姜传涛树旗组合起了第三工段。有人问他:“你真的吃了豹子胆?”他笑了,“豹子胆倒是没吃,但我有强烈的责任感。”
“走马上任”
姜传涛走马上任,就把目标对准阻碍三工段当前起步和今后腾飞的症结——12台失修的提花织机。这些老大难织机,失调、波动、飞梭,挡车工怕开,保全工怕修,扯皮、埋怨、纠纷不断。小姜会修大提花织机,这些老大难织机却偏偏是生产小提花品种的。不懂咋办?招贤!一工段保全工张建华是团支部的活跃分子,修理生产小提花织机有一套办法。请他!
张建华来到三工段,和小姜一道挑起了这副重担。小张跟班,遇着疑难及时去解决;而小姜跟班时,就泡汤了。一次,一台老大难织机坏了,挡车工去找那位被称为“狂人”的保全工,此人把手一挥:“这是疑难问题,我解决不了。”说完,就靠着墙边闭目养神。小姜去找他,他眼珠子一翻:“有本事自己修去!”怎么办?人家说,要学会修理这种织机,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就算短的了。可是,小姜给自己下达了一道紧急命令,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小程修理大、小提花织机得心应手,小姜去向他请教,诚恳地说:“我是来拜师的。”小程笑了:“你这挑头的不错,实实在在。”于是,小程心对心,手把手,把自己修理机器的“解数”全抖给了小姜。小姜一有空就同别人聊修机的技术,并不断地请高手临机指点。不到一个月,他就基本掌握了修理小提花织机的技术。
一天,他刚睡下,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名保全工因公受伤,而四台机器出了故障。他连忙赶到车间,修理好了四台机器。这时,另一台又坏了,他连忙奔过去修理。直到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他才被挡车工们撵回家。可他回去怎么也睡不着,心想:如果长此以往,生产怎能上去?他又悄悄返回车间,观察老大难织机。他渐渐地发现,造成经纱断头,飞梭卡梭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下龙头失去了应有的功能。针对这个问题,他钻研、摸索、调查。他用弹簧钩等简易结构取代复杂的失去功能的下龙头,试验取得了成功。在厂技术科的指导下,全工段12台老大难织机迅速改装成功,从而解除了机器“病根”,那些说怪话的人,见到修好的织机,笑着拍拍小姜的肩膀说:“伙计,我算服了你!”
小姜觉得,三工段要起步、腾飞,每个人的技术水平都应提高。全工段只有五名三级工,技术力量太薄弱。他向团支部求援,团支委们立即组织了各工段拔尖的、能干的团员、青年与三工段青年“结对子”。团支委、局劳动模范、二工段挡车女工尹明菊,主动与三工段挡车工小蔡结成对子。下班后,小尹经常热情地来到三工段教小蔡接断经、修疵点、洗油污、处理飞梭卡梭,使小蔡当月创造了高质量的新纪录。小尹还经常与小蔡讲人生、谈理想、帮她端正入团动机,不久,小蔡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人们逐渐发现,三工段在起步过程中积蓄了力量。
勿忘“传家宝”
5月初的一天,小姜从女挡车工小姚机旁走过,只见小姚牢骚话不绝:“人倒霉来蛇咬手”,“干的不如站的”。他一走,话音即终止。小姜边朝食堂走,边思考着小姚的牢骚话。忽然,他转身朝车间赶去,站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观察。午餐后,开车的时间到了,三三两两的女工还站在门口聊天,有几个女工站在机旁却畏畏缩缩。爱发牢骚的小姚走进来开动了机器。那些聊天的女工马上议论开了:“也怪,这么积极,怎么没被一二工段请去。”“是呀,下次该当劳模了。”
正气不足,邪气有余,怎么奋起?姜传涛感到,抓技术、抓机器,更重要的还是要抓思想。做政治思想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啊!小姜首先狠抓典型宣传。对那些敢于顶歪风的人,大会表扬,车间“快报”歌颂,广播台宣传,让先进人物香起来。对于不干活的人敢碰,该批评则批评,该罚则罚。小姜在实践中体会到,改革尤其能改造人,能不断扩大先进层,缩小后进层。他先后开展了评选优秀团员的活动,在青年中开展了“向张海迪学什么?”的讨论。后来不少青年写了入团申请书,并有六名青年入了团。对一些后进青年指定专人帮助。不久,几名后进青年有的主动向领导献计献策;有的下班后留在车间查看产量表,检查质量卡;有的利用休息时间修理机器,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全工段生机勃勃,奋发向上。
小姜经常对班长们说:“群众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到前头,使大家真正感到,厂子是自己的。”小姜了解到一些女青工上夜班不方便,夫妻同上一个班,家里孩子无人照料。他根据自己的调查,将那些在本厂有邻居、亲友的调到一个班去,对夫妻双方同上一个班的,想方设法错开,并请示领导给夜班回家不便的女工安排住房。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人们对三工段刮目相看了:他们产量月月增,在任务表上只有超的符号,产品质量超过国家标准的7.8%,在全车间三个工段中首屈一指。
最近,小姜又在团支部会上,提出了团员、青年如何在振兴全车间中发挥作用的设想,要求每个团员在改革中发挥先锋作用。(题图:郭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