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丝小伙”的“指南针”

1983-08-21刘朱婴木斯

中国青年 1983年10期
关键词:亲友们个体户机上

刘朱婴 木斯

成都。雾岚影影之中,一个小伙子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的“艺锋弹簧门市部”。他失恋了。他深深爱着一个姑娘,可是姑娘的母亲却回绝了他:“你干个体,她爸爸很生气。你想嘛,个体户的女婿,在人面前咋个说哟!”他想据理力争,可又拿不出充足的理论依据。这时,当初亲友们规劝他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娃儿,搞不得,现在提倡自谋职业,那不过是解决青年待业的权宜之计。政策多变,你又不是不晓得!”他申辩:“时代是发展的,历史必然重复的结论是不对的……”亲友们摇摇头:何以见得呢?

不久,一位做皮鞋的伙伴因承受不住世俗的压力又关门大吉了。种种矛盾向他袭来,使他纳闷、苦恼。怎么办?就此退缩吗?不!非要弄个曲直分明不可!他决心通过自学,到马列著作中去找答案。他借来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仔细地读,认真地想……噢,他逐步明白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是依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这一基本规律提出来的,它适应我国当前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是一项长期的方针,而不是“临时措施”……学呀学,他又明白了个体经济在繁荣城乡经济、方便人民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知识的力量,帮助他战胜了迷惑和怯弱,给他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他深深感到,新时代的个体户,光有为国分忧的热情是不够的,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辨明方向,分清是非,战胜传统的旧意识,闯出一条坦荡的新路。

“个体生存的基础有了,但还要有生存的能力,这就是科学技术知识。”贾良琪在具体经营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他替别人代销弹簧,品种单调,生意清淡。小贾慌了神,怎么办?还得靠知识,必须懂技术,会管理。学!他抱来《车工实践》《机械制图》《钳工技术》;他买来《探索日本》等介绍国外经营管理的书籍;他订阅《经济参考》《世界经济导报》《文摘周报》……灯光下,他苦读,车间里,他钻研,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成都市线制品厂倒线机上的弹簧坏了,四处求援,无法配制。贾良琪仅凭一只变了形的实样给加工出来了,厂方感激万分。他服务热情,收费合理,质量可靠,赢得了用户信任,业务接踵而来。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铁饭碗逐渐被打破,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户要生存下去,必须做好市场预测工作,主动开辟新的销路。他发现成都加工弹簧的作坊逐渐增多,感到自己再不能满足现状、守株待兔了。于是,他满城各单位地跑:市妇联油印机上的弹簧坏了,他加工;橡胶厂胶鞋生产机上的弹簧坏了,他仿制;钢管厂切管机上的小弹簧坏了,他给做。从八厘米粗到零点三厘米细的,长长短短,大大小小,各式弹簧他全包。他不是万能弹簧师,而是边干边学。难怪有人说:“成都市的弹簧生意,全让小贾揽了。”

他并不满足。目下,正抓紧复习功课,准备报考电大,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弹簧”。

猜你喜欢

亲友们个体户机上
考场心境
从“倒爷”到8000万大军 个体户占市场主体已超六成
我国个体户今年注册量高于去年同期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
婚礼前被泼脏水
机上上网,开启乘机新时代
最爱美的人
基于PLC的变频器控制系统在甩干机上的研究
各国有趣的婚礼习俗
美国个体户如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