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精神与当代青年

1983-08-21

中国青年 1983年3期
关键词:雷锋英雄道德

二十年前,一个青年的名字从祖国的东北迅速传遍全国,深入到了千家万户,更在一代年轻人心头引起了海啸般的反响。这个名字,就是雷锋。

二十年前的这个月,《中国青年》发表了雷锋同志的事迹。就在这一期上,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老前辈,为这本青年人的刊物题词、题诗,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十年过去了。在这不平静的二十年中,疾风暴雨冲刷过我们共和国的大厦,熊焰烈火烧灼过我们民族的肌体,一些东西被毁坏了,一些东西被遗忘了。但毕竟也另有一类,人民群众珍爱地将她深埋在心底,不但没有被洗劫一空,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愈益显示出其价值。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她象萌发后的种子一样,吐出嫩绿的芽,绽开芬芳的蕾,在春光里迎风怒放。雷锋精神就属于这一类。她是我们民族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雷锋只是一名战士,同我们大家中的任何一员那样普通。然而就是这位年轻的战士,受到了我国男女老幼的尊敬与怀念,成了亿万人民学习的榜样。是因为他有惊人的建树或者辉煌的功勋吗?不。只是因为在雷锋的身上,闪烁着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光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们仰慕、追求的,正是这种“雷锋精神”。

当年,民族要解放,人民要自由,所以舍身取义的仁人志士,成为青年们崇拜的英雄;解放后,国家要富强,经济要振兴,所以呕心沥血的科学家、奋不顾身的劳动者成为青年们景仰的楷模。同样,社会要进步,文明要提高,人民迫切要求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要求提高我们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要求面前,雷锋以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全国人民所树立的榜样,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注入的暖流,对改善社会风气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青年中高尚品德和良好风气的代表和象征;学习雷锋活动,成了当时的青年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的重要实践。雷锋的名字,至今是我国青年的光荣和骄傲。雷锋的形象在人们心里永远不会泯灭,雷锋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当代青年,生活在结束了浩劫、平定了动乱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雷锋精神对于我们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十年内乱,败坏了我们的社会风气,人与人的美好关系横遭破坏,伤害了青年们的心灵,有些人逐渐失去了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怀念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的良好风气,盼望雷锋同志“回来”,成了广大青年以及全体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唤。现在,社会环境已经从整体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要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在一度失去了它之后,才更痛切地感觉到自己对它的需要。这个规律,从雷锋精神与当代青年的关系上得到了生动的验证。有的青年朋友问道:十年内乱使我们走了弯路,现在是要重新从二十年前的起点出发吗?

我们说,恢复对青年的道德要求是必要的,而简单地“回复”到过去又是不可能的。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教给我们的一条常识。雷锋的时代所涌现的青年英雄,不是恽代英式的,不是刘胡兰式的,也不是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而只能是雷锋式的。雷锋之成为英雄,因为他继承了历代无产阶级英雄的根本宗旨,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时代要求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表现。真正履行了这个根本宗旨,在1966年夏秋那样的环境里,就会象张志新同志那样挺身而出,用年轻的生命捍卫党的原则;在1976年清明节那样的环境里,就会象四五运动的青年们那样无畏地战斗。难道这不正是对董存瑞、黄继光的最好学习,同时也是对雷锋的最好学习吗?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的风气有相应的进步。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历史性的大转折,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了。在新的长征中,青年的行列里不仅有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张华,还涌现了刻苦攀登科技高峰的李蔚萱,勇于改革的张占英等大批优秀青年,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江山代有才人出”。众多的时代精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和美好希望。生活在当今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认识时代对自己的要求,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无愧于英雄辈出的伟大祖国呢?十分清楚,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比起雷锋生活的时代,有了明显的不同。社会前进了,历史发展了。其根本标志是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四化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对青年提出了比过去更新和更丰富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如果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主要地提出了道德方面的要求,那么,这个宗旨在八十年代就不仅如此,它还突出地表现在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表现在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等等方面。如果我们简单地模仿五六十年代,不及时地对自己提出这些新要求,就难免要落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这个新形势下,有些好心的同志以为我们是要放松对道德方面的要求,也确有个别青年认为只要有了真才实学,道德是不足挂齿的小事。这都是误解。我们所要实现的四化,是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四化,它在道德上的要求,只能比五六十年代更丰富、更科学。这种道德同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将公众利益同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统一起来,更有效地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更多的人自觉愉快地为社会服务。这既是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也是对雷锋精神的发展。

在生活的冶炼中,我们当代青年已经具备了一些高于五六十年代青年的素质。比如,独立思考,鄙视盲从;重视科学知识,迫切希望成才;渴望祖国富强,唾弃贫穷;强烈要求改革,厌恶社会弊端。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多年哺育的结果。如果在历史取得了如此长足的进步之后,青年不在一些重要方面超过二十年前,那倒是十分可怪的了。这些素质,本是有道德的表现,是学习历代英雄的很有利的条件。实现四化与锻造新人是同步的。只要我们牢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就没有理由不胜过我们的前人。

出现在雷锋名字后面的,将是众多的新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雷锋英雄道德
英雄犬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