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芳草
1983-08-21方瑛
方瑛
哥伦比亚的拉丁美洲文学语言学院图书馆,是南美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它座落在一片青青的草地上。这里空气新鲜,百鸟争鸣,景色奇美,环境静谧。
在这里工作的有德高望重的院长、副院长,白发苍苍的教授,年轻有为的研究工作者和活泼可爱的图书管理员。每当午休时,山脚下的几个球场都热闹异常,但一到工作时间,人们都钻进各自的办公室,埋头工作,整个大楼立即鸦雀无声。有一次,我想给使馆的同志打个电话,找遍楼上楼下,见不到一架电话机,心里正在纳闷,一位研究员告诉我说:几个月前,院长命令把所有办公室的电话都拆了,只在某个角落留下唯一的一架,以备急用。不让外界有一丝一毫的干扰,为的是让大家高度地集中精力。
在短短八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结识了不少真诚的、富有事业心的好友。其中,我的导师海梅·贝纳尔,是一位对青年颇有影响的教授。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态度严谨,每周指定我读一本有关文学或语言的理论书籍,并确定好时间,听取我谈读书心得体会,给我解答疑难问题;每次交谈,他都认真记录,并给予实事求是的鼓励。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认真回答,一个词的来龙去脉,出典何在,都讲得清楚准确、头头是道。当然他也有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每逢这样的时刻,他就细心查阅各种词典,从不敷衍了事。有一回,遇到一个希腊词,词典上找不到,我也就不深究了,因为它对理解文意并没有多大影响,可是他却认真地记了下来。过了好久,他告诉我,他特意请教了一位希腊人,也没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为此感到十分内疚。而我呢?却早把此词抛到九霄云外了。事后想想不由得脸红了,并在日记中记下了点滴思索:“搞学问,多么需要教授这种寻根究底的顽劲呀!”
如今,教授们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启迪和指导着年轻的学者,一批批青年在茁壮成长。卡片室主任鲁德·布兰卡,就是其中的一个。她,高中毕业,年轻健美,丰满的脸蛋上嵌着一对深深的酒窝。当人们走进她的卡片室时,她微笑着和蔼地询问道:“需要我帮忙吗?”如果来人回答:“不需要,谢谢,我自己找。”她就迅速地递过去一张小卡片,以便让人找到书目后填写好,然后交借书处待借。如果你说:“我想找一本×××书”,显得有点茫然,不知从何处找起,她就立即站起来,离开她那永远不停息工作的打字机,倾刻之间,她就会帮你找到你所需要的那个书目;或者找遍各种她所娴熟的书目之后,正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本书我们这里没有。”她总是让读者带着满意的笑容,印着美好的记忆离开图书馆。
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匆匆地进来,脸上布满着汗珠,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书目。细心的姑娘一眼就看出他的心思:啊,一定是来找一本他所急需的书——也许在迎接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或许在准备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于是,她离开打字机,彬彬有礼地问他要借什么书。小伙子焦急地说出书名后,她就用十分关切的口气说:“很遗憾,这本书已被人借走了。但别着急,请你留下电话号码,一旦书还回来,我一定设法通知你……祝你成功!”小伙子一听,顿时展露笑容,连声道谢。当他举步走向门口时,还几次回头,向姑娘投来感激的目光。
起初,我只是从耳闻目睹中得出这样的印象:她是一位亲切、友好、对工作有着崇高责任心的小姑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在这位姑娘的内心世界里,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在力量,其精神境界的高尚,也是很可贵的。一天傍晚,在归途中,我俩偶尔同坐一辆车,她主动对我说:“从今天起,我要上夜校读书了。”
“你?现在就直接去?晚饭呢?”
“上完课再吃。”
“几点钟上完?”
“九点半。”
“学校离家不远吧?”
“得坐一个半小时汽车。”
“那么说,十一点才能到家?那时才能吃上晚饭,上床就得十二点了。”
“嗯。”
“这样的日子要多长?”
“四年半。”
哦!——我心里实实在在地惊叹了,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她呢?两个星期后,一个极妙的机会——室内只有我们两人,她向我打开了心灵的窗扉,使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位姑娘的为人。她,两岁时父亲病故,四个月后母亲因伤心过度,精神失常,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在痛苦的生活中把她抚养成人。高中毕业后闲居家中两年之久,她曾经为此不知掉过多少眼泪,悲叹自己的命运不佳。一九八一年九月,经一位好朋友的介绍,才进入这间卡片室工作。一想起找个职业多么不容易,何况又是这么一个天堂似的地方,因此她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日久天长,在和许多借阅者的接触中,她越发感到自己的工作和别人的事业、理想是那么息息相关,便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了。去年六月,图书馆馆长告诉她,拉萨耶大学要招收一批夜读生,鼓励她参加考试,争取这个学习的机会。她欣然接受并积极准备,经过口试、笔试,成绩优良,被录取在图书馆档案系,每天晚上从六点学到九点半,有人文学、方法论、通讯科学基础知识、英语等六门课程。每学期还要交两万七千比索的学费,图书馆帮她负担百分之五十,余下的一半她自己支付。
听着她那不紧不慢的叙述,我对她的敬意也越来越加深了。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身上,潜藏着一股何等强大的力量!于是我直言不讳地问她:“是什么东西在促使你这样做?”她回答得简单、朴直,出乎意料,又发人深思。她说:“首先是我的馆长好,没有她的支持,我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说起这位馆长,留给我的印象是:她总是显得有朝气,又很严格。对于她的“严”,我倒也略有体会。因为我也曾直接跟她打过交道——那是新年前夕,学院快放假了,馆长巴伦西亚出了一个布告,规定假期中任何人一律不得把书携出馆外。我一见这布告就有点着急了:假期对我来说正是读书的好机会,没有书就没有精神食粮呀!怎么办呢?我只得去找她本人,因为别人是做不了主的。这位馆长听我说得有道理,居然在连她本人都不得违反的情况下向我破了例,答应让我带出我所需要的书,只是要在一张小纸条上同时写上两个人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我的和一位同学的;并一再叮咛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期归还。”我深深地被这种既严格又灵活的做法感动了……
鲁德·布兰卡见我陷入了沉思,笑着问道:“你在想什么?”我说:“你不是曾经悲叹自己的命不好吗?怎么遇上了这么一位好上司呢?”她深有感触地说:“我的馆长确实是个大好人!她自己博学多才,希望我们这些和她一起工作的人也都具有高度的文化。她也使我懂得:高度文化是一个人的生活所需,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实践也教给我一个道理:不学点英语和哲学,就很难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些。再说,如果我不努力奋进,那么,别人就会走在我的前头……”
这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看来,这位姑娘深深懂得智者取胜这个道理。因此,她决不停住拼搏的脚步,决不放弃执著的追求,决不让自己的潜力在安于现状中消失。是呀,她今天手上捧着的并不是一个铁饭碗;她今天所坐的这一把椅子也并非是铁椅子,如果她不健步更上一层楼,那么,说不定哪一天,自有楼上人——哪一位佼佼者,就可能把她更替了。这决不是多余的顾虑,而是屡见不鲜的现实,正象十八个月前她替代了另一位一样。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位哥伦比亚青年在中国潜心读书的情景,回味起他的一句肺腑之言:“没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勇气,就将被生活淘汰。”……是的:
自强不息者终将取胜,
披荆斩棘者必达高峰。
这难道不是生活对人们的又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