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与美的追求

1983-08-21方广奎

中国青年 1983年12期
关键词:东魁牡丹故乡

方广奎

打开本期封二的写意画《藤萝八哥图》,满幅茂盛的藤萝宛如纬帐,一对精灵的八哥细语低唱,使人倍觉春浓情深。吴东魁还擅长画鹰、竹、梅和牡丹等,国画大师李苦禅称赞他的画“有大气”,“画风如作家之成熟”;娄师白评他的竹,“东魁画竹,有板桥之势。”见画如见人。当真见到这个个儿不高、朴实消瘦的吴东魁时,大家都惊讶了:原来他才28岁,一个农民的儿子,来自黄河故道的穷乡辟壤——山东菏泽县。

尹庄,同河南兰考县毗邻,土地贫瘠,生活穷苦,常年只有地瓜干在肠胃里翻酸水。不少人难忍贫穷而外流,而他和他的父母都舍不得离开故土去谋生。他爱故乡,朝阳,晚霞,泡桐,土屋,田野,还有闻名中外的牡丹,这是心灵里美的沃土。他娘会剪出一手漂亮的窗花,自织自染鲜艳的土布,潜移默化地在他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无钱买纸买笔,他就用鞭杆、木棍在地上画,常常忘了放羊、割草、拾柴。风雪夜,他空着肚子奔走10多里去借《芥子园画谱》,不慎跌伤了脚,一瘸一拐地滚成了雪人。在学校运动会上摔折了右腿骨,回家养伤3个月,他天天钻研美术书,拿起笔对屋内什物及破罐烂瓦写生,钻心的疼痛便在全神贯注中减轻。菏泽出牡丹,每当谷雨时节,全国不少画家和美术工作者来写生,他就背上干粮,徒步30里赶去拜师学艺,向专家谦恭请教。他要在贫穷的土地上寻求希望,用画笔捕捉穷中显露出的美。在贫穷中苦苦追求,进步很快,他的作品散发着农民后代的质朴和泥土气,带着对故土一草一木的深深爱恋,曾多次被地区和省的美展选中。

1974年高中毕业后,吴东魁考入县工艺美术厂,当了一名画工。不久,因国际市场萧条,出口产品滞销,工厂濒于倒闭。他感到了自己的责任,爱故乡要致富,用画笔报效祖国。于是,他没日没夜地设计出大批精美新颖的彩蛋和画片样品,赢得苛刻的外商争相订购。一年中,光是彩蛋的销量就高达30万打,美术厂得到了复兴,为国家创得大量外汇。然而,他深深感到,作为黄河的子孙,要为祖国赢得更多的荣誉和财富,自己的绘画水平还必须大大提高。家乡——祖国,爱——美,凝聚成巨大的内在力,激励着他对理想与美的执着的追求。无论是在省轻工美术学校深造,还是分配在菏泽市外贸局工艺美术公司工作,他一直刻苦用功,勤学苦练,提高艺术理论修养。从扬州八怪、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直到范曾,他贪婪地从中吸取营养,为人敦品励行,为艺博采众长,师古人而不泥于古人,习今人而不雷同今人,“外师造化,内发内源”,探求自己作品的独到风格和意境,表现民族的灵魂和美德。他的笔底,无情草木、翎翅都被赋予生命力,呈露出滴翠流春的姿色,洋溢着顽强拼搏的气质,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他喜爱故乡的牡丹,尤其爱它不嫌故乡贫瘠而生机勃勃的品德。所以,他画的“天香国色”,不露媚俗,饱现花大、色艳、凝重的特点,寓意人对生活的挚情和憧憬。历代丹青高手乐于画竹,或秀逸俊雅,或孤傲清高,而他运气侧锋走笔,一气呵成竹杆,以点组线成竹节,雄奇苍劲,气势宏大,使竹愈显出高风亮节。绘鹰,他也同样力求其性格化,刻意突出鹰之雄风与神健。兀立枯干的秃鹫,嘴似利刀挂齿,锐目如满月明亮,头顶与颈背的疏毛如钢针抖立,再以大泼墨画坚翅与利爪,俨然一名威武、强悍、觅敌欲出击的“空中卫士”了。这几年,他画过上百幅梅,纵横恣肆,娇艳鲜亮,赞傲霜斗雪之志,歌迎春唤美之情。党的“十二大”召开时,他欣然命笔,作了一大幅《红梅颂》,茁壮似铁,繁花锦簇,表达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大好形势和对党的崇敬爱戴。有位画家看了他的画,感叹题诗:“梅花岂是自来鲜,俱染作者沥血颜。”

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中央和省级报刊陆续发表,在省、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青年们在留言簿上留下热情的赞语和鼓励:“看了你的画,我不光获得了艺术上的享受,而更得到了精神向上的鼓舞!”东魁没有在赞声中徜徉。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从一个种地瓜的后代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给铺下了一条成长之路。自己还年轻,要攀登民族和时代的艺术高峰,确实还很艰巨,需要拼搏奋进。正如苦禅大师生前为他的作品题写的:“笔墨气韵十足,大有发展前途,东魁努力。”

猜你喜欢

东魁牡丹故乡
故乡的牵挂
白东魁和东魁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差异分析
走在故乡
“三不够”牡丹节
土施硫、硼肥对‘东魁’杨梅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牡丹的整形修剪
东魁杨梅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