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风第一枝

1983-07-15林建初

读书 1983年6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体系结构伦理学

林建初

读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伦理学作为人类对自己生活进行道德思考的结晶,从来就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道德问题仍然是现代哲学家们所思考和苦恼的主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总汇,它必须而且应当回答前人和当今世界提出的种种道德问题,建立自己的伦理学。多年来,我国许多伦理学工作者一直有志于编写一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著作,以全面地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见解,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罗国杰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的出版,在这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尝试。

编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键是设计理论体系结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他们关于道德问题的许多论述,相当全面和系统。但是应当承认,就知识形态来说,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伦理学科学体系。近几十年来,国外特别是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作过很大努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远未能令人满意。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待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伦理学家曾经提出过形形色色的伦理学体系。纵观这些体系,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一是规范伦理学。第一个使伦理学成为学科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不能只限于道德理论知识的研究,不仅要论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论述培养有“德性”的人,否则,伦理学便毫无用处。所以,他特别重视对人的行为和人的品质的研究,向人们提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达到“至善”。二是理论伦理学。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等人认为,伦理学是理论科学即道德哲学,它的任务只是从理论上探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义务、什么是良心之类问题的含义,不涉及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问题。三是描述伦理学。现代西方的一些实用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伦理学是一种描述与解释社会道德现象的经验科学,它既不探讨道德哲学的根本问题,也不提出什么具体的道德规范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只揭示人的各种计划和内心体验的伦理意义,以及人的根本选择是什么之类的神秘问题。四是分析伦理学。英国哲学家穆尔等人认为,伦理学是分析哲学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在于从逻辑学、语义学方面来分析和阐述价值、善恶、正当、错误、应该、义务、责任等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意义和性质。他们把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作为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把逻辑分析作为解决全部伦理问题的根本方法。

本书编写者在认真地分析比较这几种伦理学体系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它们的合理因素,在尝试建立一个与前人有本质区别的完整的科学体系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应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基本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科学理论,当然必须从理论上说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说明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道德的历史演变以及共产主义道德同历史上旧道德的关系,阐述道德的社会作用、本质和发展规律。否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不成其为科学理论了。第二,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纯粹的道德哲学。它研究和阐述道德基本理论的宗旨,在于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为培养和造就共产主义新人服务。因此,它必须深入研究和阐述人们的行为规范准则,主要是研究和阐述共产主义道德的规范准则,其中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和道德调解的几个特殊方面。否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流于空泛的议论了。第三,道德实践活动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是经院哲学,也不是玄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全部理论和全部规范,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特别是指导人们进行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践活动。因此,它还必须研究和阐述人类历史上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特别要总结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经验,从而提出进行共产主义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标准、依据、途径和方法。这三部分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密切的,而且是有序的。如果说,第一、第二部分是理论伦理学,那么第三部分就是应用伦理学;而第一部分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整个体系的主干,第三部分则是整个体系的归宿。本书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结构的这种设计和安排,显示了编著者的匠心。

对于苏联模式的伦理学体系结构,本书的编写者在写作过程中也作了必要的研究和借鉴,但二者之间却有着重大的区别。苏联教科书有两本代表作,一是A·Ф·施什金写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一九六一年初版),一是A·И·季塔连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九七六年初版)。他们提出的体系结构固然比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体系结构前进了一大步,然而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这就是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实践活动的理论。它们往往只是附带地泛泛提及道德实践活动例如道德教育等问题,而从整体上却把这样一个重要内容划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结构之外去了。比较而言,罗国杰主编的这本书则具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这就是它明确地把道德实践活动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提出这样的理论体系结构,还仅仅是个初步的尝试,本身也许不够严密和完善,但它毕竟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上前进了一大步。

要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本书在这方面也作出了努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著名的“礼义之邦”,有着悠久的道德传统和丰富的伦理思想遗产。如何对待这一笔伦理思想遗产,我国伦理学界的认识是有分歧的;“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就这个问题开展过热烈的讨论。对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道德,当时多数人都认为不能批判继承,只能彻底摒弃。“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大批判”从反面教训了人们,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本书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本书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现时的新道德也是从古代的旧道德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应当也不能够割断历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任何思想家都是以前人所留下的思想资料为前提来建立自己的新学说的。批判继承我国历史上的这笔伦理思想(包括剥削阶级的伦理思想)遗产,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必要的和重要的条件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一方面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分析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有关伦理学命题或原则和规范,并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另一方面,本书在引证中国伦理思想资料,批判或评述若干重要命题或原则、规范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这些引证、批判或评述本身就是构成该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许多重要原理、原则、规范或命题,是人类优良道德传统、包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总汇,旨在说明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例如,在论述道德修养这个问题时,本书就比较深入地考察了中国古代伦理学家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既指出它们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实质,又指出它们十分重视修养中的所谓“内省”“自讼”和“省察克治”功夫的合理因素在于发挥修养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既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修养论同封建阶级的道德修养论的本质区别,又汲取了封建阶级道德修养论的合理内核。

此外,本书还对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和现实的道德生活作了某些概括和总结。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例如经济状况、阶级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素质等等)不同于西方,我国人民的道德生活具有特殊的形态。本书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作了某些典型分析。例如,在分析道德的历史演变时,与其说作者是在一般地分析人类道德的历史类型,不如说作者是在具体地分析我国道德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道德的发展;在分析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时,更具体考察了我国传统的医德、兵家道德、史学家道德以及官吏道德等等。不仅如此,对当代我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道德生活,例如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道德风貌、中国无产阶级及其理想人格(张思德、雷锋、周恩来、吴玉章等)的特殊品质、解放后我国人民道德面貌的深刻变化、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等等,书中也都作了简要的描述。所有这些,都使本书增添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教科书紧紧抓住伦理学的基本矛盾展开论述,因而能够提纲挈领地阐明历史上各种伦理学的要旨。作者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二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这个命题是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中外伦理学史的大量思想资料中抽象出来的。

值得称道的是,本书不仅从正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而且还知难而上,回答了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问题,批评了某些典型的错误观点,使伦理学同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书中关于无产阶级人性论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阐述,就触及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使书中充满着浓厚的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出版一年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自然它也有某些缺点和不成熟之处。例如,由于全书是多人分工合写之后由一人统稿,所以在体例和文字上不够统一,某些章节的论述还欠严谨,过于冗长和繁琐;在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面尽管作出可贵的努力,但还不能令人满意,如此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使之臻于完善。但是,它毕竟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它的出版,不仅在政治上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起应有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学术上对于我国伦理学学科的基本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二年四月第一版,1.95元)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体系结构伦理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构建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理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探究
阅读理解两篇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重点技术和研究
浅析西方伦理思想对会计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一部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精品力作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