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写生的步骤和方法(续)

1983-01-01宋秉恒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4期
关键词:暗部调子对象

宋秉恒

二、明暗素描(长期作业)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位置,定点落幅。

先把对象四周最突出的地方作为点,上下左右共定若干点,但一般为四点,称为定点。再将这四点按对象上的位置,按垂直、水平的关系,定于画面上,称为落幅。这四点虽然还看不出具体的形象,但却是决定构图的关键。这四点在画面上往往画成四条短线,甚至画成矩形的线框。但仍称点,表示要求精确的意思,要求很认真地校对,校对时,用笔要很轻、很松、很淡。

第二步:用较长的直线,分割大的体面、部位,描绘出对象的基本体形、结构。暂时不要注意比较细小的曲折变化,体现出从大体入手的原则。大的转折关系要求突出明显,在抓大的关系时,一定要用直线来画。

只字不成句,独线不成形。画线先要看体形。上看下,左看右,上下左右对着看,看两线相互的关系,看两线之间的面形,看两线之间的体积,看比例。

画轮廓不要只看正在画的一条线段,更不要顺着一条轮廓线一段段画过去,画线一定要对着看,要同时看和正在画的这条线相对的那条线。经过这样观察,才能掌握这条线的精神,画得准确。至于那一条线先画,倒可以随便,可按自己的习惯,顺手的先画,不必太拘束。

曲线直画的目的是要使曲线大的转折明显触目。而且表示转折的每一条线段要画得比实际需要的稍长一些(如外轮廓线),使前后相连的两线相交,形成一个交叉点。这会使转折更加明显,同时也可以作为校对时的标志。画内部组织结构的轮廓线则不必画长,但画好以后要看一看两端的延长线将相交在外轮廓线的什么位置上,用这方法来进行校对。在内轮廓线的画法上,观察比具体地画出来更加重要。

第三步:根据对象具体形象,用长短不等粗细浓淡的直线,画出对象的明显特征和各部分的基本形状。这一步的要求虽已比较具体,但仍规定用直线,要求大的关系准确,还不在于刻划细节,如其不准,基本特征是不会出来的。

用直线来画,具有简化形象的涵义,也是艺术处理上概括形象的重要方法。形象概括的好坏在于一个“简”字,一个“准”字。继续用长短不同的直线描绘对象明显的特征和基本形状,也就是练习用简练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对象。

为什么说先用直线容易准确呢?例如画一圆圈,先看四点,画成正方形,再画成八角形,十六角形,而后画成圆圈,比空手描圆方便准确。懂得这一道理,就能了解前三步的意义,并养成从大体出发的习惯。

写生练习的前三个步骤,是学习素描的基础。

第四步:整体观察,全面比较,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先画暗部,再画亮部,背景与主体同时进行,轻描淡写,普画一遍。这一步从要求来讲仍然属大体范围,目的是研究调子概括和对比关系的大效果。“轻描淡写”要求用笔用色还是要轻要淡。要保留一、二分的浓度,作为下一步深入刻划和最后调整修改时调整调子的余地。

普画一遍是先着眼于明暗调子的大关系,目的是探索明暗调子概括对比的范围和程度。

这一步是研究明暗调子与形象结构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形体结构,为下一步着重刻划作准备。

明暗交界线,实际上不是一条线,而是物体上光线照不到,反光射不到,属于暗部的一个区域,是物体上最暗的部分,根据物体的形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具有一定宽度的一个透视面。临接亮部的边缘是物体从亮到暗的分界处,区分体形明暗二大面的所在,明暗交界线的阔狭浓淡体现着体形横断面的转折关系,长短曲折体现着物体纵剖面的结构变化。所以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就是从明暗的大体入手的具体步骤,先画明暗交界线能对整个的体形明暗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描写明暗调子不可能画出自然界明暗调子层次的绝对变化,只能画出相对的对比关系。先画暗部尤如歌咏队合唱时定最高音,作为描写整幅调子的标准。如果先从亮部开始,由于没有标准可作比较,往往把亮部浅灰色的调子画得过重,画到暗部最深处时,就无法再深了。先画暗部,有最深(交界线)最浅(纸的底色)的色度作标准,描写中间调子时就易于掌握了。

主体与背景的调子是互相影响,密切相关的,有时结合在一起。如不是同时进行,先画主体再画背景,往往画上背景后,主体的调子又得重新调整修改。尤其是主体边缘部分的处理,有背景与没有背景,处理的方法是很不一样的,调子的对比更加不同。因此描写暗部时必须随手画出暗部的背景,描写亮部时,还需先把亮部的背景画好。否则费时费事,事倍功半,不易把主体与背景的调子处理得正确。

描写明暗调子主要靠观察,反复比较,掌握它的层次。这是明暗画法的基本功。也是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唯一方法。但写生时不能光看调子的浓、淡、深、浅,而应同时着眼于明暗调子的成因。通过分析研究,认识体型结构,光线来源与明暗调子深浅,浓淡,形状,位置等等关系,而后动笔。

正面采光和背光的对象明暗交界线不在画面的主要地位,如何处理是素描练习中较难的课题,应放在较高阶段进行。因这种对象调子对比细腻,变化微弱,观察时既不易分辨,描写时又难于掌握,不宜作为初学者的练习课题。

第五步: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研究形象与神态的特征,细辨虚实,从主要的部分开始,深入地刻划细节,并使这些细节统一在整体中,突出主体。这一步主要研究形象与神态的变化,从形象的描写转到神态的表现。所谓深入地刻划就是要求掌握对象形象与神态的关系,认识对象中细小微妙的形象变化与神态表现的关系。并能把它表现出来。目的是突出主体。突出主体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写生时不是平均罗列,而是区别对待。根据具体对象对视觉印象感觉感受的强弱,确定强者为主,弱者为次,为主者需要着力描写,虽微妙细小的变化,都要把它具体地描写出来,称为“实”。次要的则应该简略一些,略有表现或一笔带过,甚至放弃不画,叫做“虚”。细辨虚实是这一步骤的关键问题。而细辨虚实的诀窃就是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由于深入刻划的目的是突出主体,所以描写时应从主要部分开始,主要部分出来了,以主要部分为准,逐步推向次要部位。经过加工,主要部位已很突出,其它部位也完整统一,即可停笔。但往往在前几个步骤中把局部的描写画过了头的,因此推向次要部分时,不是需要再加强什么,而是需要减弱。因此,所谓深入刻划决不是普遍地细致地再描写一遍,而更多的是把画过了头的细枝末节去掉。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而不是增加细节。

深入刻划的具体方法,从形象来讲,凡有关神态微妙变化的细枝末节都应该把它具体地描写出来。从调子来讲,主要部分的明暗对比要得强些,从笔法、调子来讲,有关的细枝末节要刻划得重些浓些。具体,细致,对比强,浓重,都能使描写的部分突出。与此相反,描写得概括简单,调子对比不太明显,色调淡、用笔轻。就造成虚的感觉,表现的形象就不显著。主次虚实的表现,主要在这三点上下功夫,至于程度分寸,则看自己在实践中去体会掌握。

第六步:以清醒而深入的感觉感受检查画面表现效果。按主体显明,虚实有序,画面完整统一的要求,反复调整修改。这一步从具体方法来讲,无非是反复地校对,进行调整修改,使画面统一完整,能真实生动地把对象表现出来。但目的不仅仅在于画好这一张作业,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校对,起到更深入地认识对象,经过反复的调整修改,达到研究、探讨描写表现形式方法的目的。这是长期作业练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不要轻易地把这一步骤看作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该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决定把它修改过来,即使可能会把纸擦破,把这作业毁了也在所不惜。没有这样的决心,就不可能突破学习中的难关。

调整修改的方法:是以清醒仔细的观察,反复分析研究,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而仍能保持第一眼看到对象时那样新鲜强烈的感觉的要求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对象之间的差距。如:对象的美(光线布置、背景衬布等整体的感觉气氛情趣),石膏模型人物的神态表情,动势特征是否画了出来;对象的组织结构,体形特征是否准确,质、量、空间距离等形象感觉是否得到了表现;用笔用色等描写表现技术方法是否符合对象的表现要求等等。务使达到主体明显突出,宾主虚实有序,画面统一完整,臻善臻美的要求。

前几个步骤的学习是如何把对象描写出来,而这一个步骤是着眼于技术方法的探讨上,研究如何才能把对象画得更美更好。

(摘自《新美术》82年第2期)

(题图:仓小宝)

猜你喜欢

暗部调子对象
素描暗部中的形式语言探析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诗意远方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论素描教学中的之一现象
画出一抹紫调子
怎样拍摄夜景照片
个性签名
素描石膏的写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