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月下兔
1983-01-01丹瑾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4期
丹 瑾
我国人民早就爱兔。人们不仅将神化了的玉兔送进月宫,让它陪伴嫦娥笑眯眯地望着人间,而且把赤兔看作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标志,说只要国家最高统治者对万民有“盛德”,它就会欣然来到国土上。
这些传说虽然不可信,但在皎皎月亮之下的兔,的确是个好东西。用它的毛皮制成的裘革,是防冻御寒的佳品。它的肉鲜嫩适口,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达21%,仅比鸡肉低2%,而比猪、羊、牛肉高得多。它的胎、胆、胰、睾丸和小脑,是制贵重药品的原料。它的粪便含丰富的氮、磷、钾肥,其中氮是牛粪的7.7倍,猪粪的5.8倍,羊粪的3.3倍,鸡粪的2.9倍。给农作物施兔粪,增产效果显著,并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兔的繁殖力极强。一只母兔,一年可下四十多只小兔。我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东汉,就有人开始养兔。
家兔有二十多个品种。一些家兔长得奇特有趣。安哥拉兔浑身披着细而长的弯毛,犹如丛丛飘拂的蚕丝;还有一种兔双耳下垂,长近二尺,几乎拖地。兔毛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雪白,有的漆黑,有的银灰,有的金黄,自然也有斑斓杂色。
与家兔并存的,还有野兔。野兔的种类很多,而最稀罕的是啼兔。啼兔爱“啼”,常常鸣叫不休。它们的数量有限,世界上分布不多。我国不算少,但都在内蒙古、西藏等地的一些人迹罕到的高山、荒野里,轻易看不到。啼兔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三寸长,跟老鼠差不多。大多野兔性情狡猾,昼伏夜出,为害庄稼草木。东北的雪兔不仅象一般野兔一样有“三窟”,而且能“三变”——随着季节变化,三变它的毛色,春天深灰,秋天黄褐,冬天雪白。它的毛皮保温性能特好,用以制成的裘,俗称“火龙衣”。用野兔毛制作的毛笔,书写流利。早在东汉时期,各郡都制兔毫。野兔肉在国际市场颇受欢迎。
(宜昌摘自《花儿为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