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的人》
1983-01-01朱先树
朱先树
臧克家同志的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这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据作者讲,在写这首诗前不久,也就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的那一天,他曾去瞻仰鲁迅故居。这天去瞻仰的人特别多,有文艺工作者,还有学生、工人、市民等等。这种场面使作者深受感动。这就是作者要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作者从人民群众对鲁迅的纪念活动中得出的结论。鲁迅虽然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鲁迅为什么能够受到人们这样热烈的爱戴和崇敬呢?首先是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心甘情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鲁迅用自己的笔,和反动派英勇战斗了一生。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他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正因为这样,“人民永远记住他”,“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在诗中还写了另一种人。这种人就是指反动统治者和压迫剥削人民的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种人总是与人民为敌,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因此“人民把他摔垮。”
这首诗,除了歌颂鲁迅,批判反动统治者以及一切剥削压迫人民的人以外,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哲学问题。在旧社会,大至官僚,小至乡绅,他们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可以说坏事做绝了,但他们一心还想“留芳千古”,到处竖起“德高望重”等一类“功德”碑;这种“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人,结果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鲁迅说过:“我对于名声地位什么都不要。”他把一生献给人民,对自己的生前及身后之名则根本不放在心上,人民却永远记住他。《有的人》这首诗,就这一点来说,对读者是极富有思想启迪和教育作用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也是突出的。首先,它是以极简省的笔墨,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这首诗表面看是纪念鲁迅的即兴之作,实际上它熔铸了作者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是作者人生态度的形象概括。纪念鲁迅,作者却并没有平板地去叙述鲁迅伟大的一生,而是抓住了鲁迅的精神实质: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心甘情愿做人民的牛马。作者选取了几个典型形象加以反复渲染,给人具体而又丰富的感受。其次,在表现方法上用了对比手法,用“有的人”如何如何,而“有的人”又怎样怎样,是非清楚,爱憎鲜明,从而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另外,这首诗哲理性强,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把人生的意义,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道理,通过生动形象的诗的语言揭示得非常深刻。
《有的人》是我国现代新诗中的名篇,读者既可从中得到诗的艺术享受,又可从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