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宗教依然泛滥?

1983-01-01张伟达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3年3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根源盲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张伟达

这个问题是物质文明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宗教产生有其认识论的根源,也有其社会根源。在原始社会,正是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们无法抗拒自然界的威力,产生了宗教观念。到了阶级社会,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除了一般认识论方面之外,更主要的是来自人压迫人、人剥削人这个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非常先进,生产力高度发达,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着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贫富悬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有的人在短时期内“福星高照”,变成百万、亿万富翁的暴发户;而另一些人则在一夜之间因工厂倒闭、股票跌落,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人们在这种资本的盲目势力面前,如同原始人在自然界的盲目势力面前一样,无能为力,也无法理解。这种资本固有弊病带来的灾难,要比战争、地震等任何非常事态厉害千百倍。广大下层劳动人民更是无法抵御资本盲目势力的侵袭,只能听从“上帝”的安排。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拜物主义、拜金主义非常盛行。资本简直是与“神”一样,它可以给人以快乐,也可以给人以悲哀。因此列宁认为,资本的盲目势力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宗教泛滥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另一方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宗教非常盛行,因此,一个人信不信宗教,与他个人的荣誉、地位、工作等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为了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必须“虔信”宗教。譬如美国总统候选人,必须是一个基督徒;新总统就职宣誓,必须手拿《圣经》。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政党还经常挂有“基督教某某党”、“天主教某某党”的旗号。可见这种传统的社会习惯势力也是宗教盛行的原因之一。

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的精神非常苦闷,也非常空虚,他们觉得现实世界没有感情,得不到任何安慰,只能到宗教里面去寻找感情,寻找安慰;而宗教正是这种无情世界的感情,是装饰在锁链上的虚幻的花朵,给人精神上的安慰。前几年在美国发生集体自杀殉教的事件正是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动荡不安、青年思想苦闷、精神颓废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以看出,单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能铲除宗教赖以生存的社会根源,只有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宗教才会自行消亡。

与这一问题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即有些青年还提出,为什么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竟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这种现象毫不奇怪,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个人从事某一项科学研究时,他可以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作出科学的发明创造或科学的预见。但他毕竟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的思想,他的世界观无疑地受到该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他对整个世界的最终看法就不一定是科学的或唯物主义的了。也就是说,当这科学家从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内走出来,而进入别的更广阔的领域时,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是唯心主义的,甚至陷入宗教迷雾之中。

另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讲到的,在宗教统治着一切的时代,科学家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免于当局和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也往往“虔信”某一宗教,这种例子也不是没有的。我们应该把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他在社会生活中的宗教信仰严格区分开。由此进一步得出,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不单单是由于人们的愚昧无知(当然,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根源盲目
公共政策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其防范对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关系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风波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
生计变迁下旧州壮族的影响分析
小蝴蝶花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