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三大志愿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 做自己职业的“艺术家” 在模仿中创新
1982-08-28
毛主席的三在志愿
《湖南日报》9月7日刊载炜柏的文摘文章说,1961年8月在庐山,毛主席和保卫人员张仙朋聊天时,谈到他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以便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因为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所以要请一位地质学家、一位历史学家和一位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自己的一生写进去,把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世界人民去评论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毛主席还说:我这个人啊,好处占70%,坏处占30%,就很满足了。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不是圣人。
(舒九林摘)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四大发现
19世纪自然科学有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辩证的自然观正是在这三大发现的基础上确立的。
20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全面的惊人的胜利,其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最大贡献的是下列四项发现:一、相对论。二、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与量子力学。三、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四、分子生物学特别是核酸的分子结构和遗传密码的发现。这项伟大发现揭示了生命的遗传之谜。(摘自1982年第6期《哲学研究》)
做自己职业的“艺术家”
日新在9月13日的《工人日报》上撰文说,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讲过这样一段话:“希望所有的人都变成艺术家——因为我认为艺术家这个词的最广泛的涵义,是指那些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愉快的人;所以希望在一切职业中都的许多艺术家:木工艺术家,熟练地装配榫闲和榫眼而觉得快乐;泥瓦艺术家,心情愉快地捣烂泥灰;驾车艺术家,由于爱护他们的马匹,不撞路人而感到骄傲。这样能造成一个可赞美的社会。”在这里,罗丹用“艺术家”这个崇高、美好称呼,赞美那些热爱自己的职业,潜心追求本行特有的美,并且在勤奋的工作中获得幸福的人,寓意深刻隽永。我们每个都要努力去发现和发展自己职业中潜藏的美,做自己职业的“艺术家”。
在模仿中创新
《上海团讯》11期刊登殳国诚的文章说,新的基层团干部要打开工作局面,可以先模仿,再创新。有人觉得模仿别人没出息。其实,不少人走过模仿中创新的成功之道。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格调上模仿了果戈里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在布局上模仿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宗福先的《于无声处》在形式上模仿了曹禺的《雷雨》。去年端午,有个公司团委举办了“屈原纪念会”,与会者在琳琅满目的花丛中步入满是“银色波涛”的大厅,听演讲者讲述屈原报国无门而愤然投入汨罗江的故事,效果佳于以往。有个刚改选的团支部也仿效着张灯结彩,开了个“屈原纪念会”,这下引来好多平素不大热心的青年人,纪念会开了两个多小时,到会者个个兴致勃勃,没有一个早退的,许多人说:“这样的活动,真带劲!”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无休止的模仿,而是要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许多艺术家:木工艺术家,熟练地装配榫头和榫眼而觉得快乐;泥瓦艺术家,心情愉快地捣烂泥灰;驾车艺术家,由子爱护他们的马匹,不撞路人而感到骄傲。这样能造成一个可赞美的社会。”在这里,罗丹用“艺术家”这个崇高、美好称呼,赞美那些热爱自己的职业,潜心追求本行职业所特有的美,并且在勤奋的工作中获得幸福的人,寓意深刻隽永。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发现和发展自己职业中潜藏的美,做自己职业的?艺术家。”
(瑜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