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面是怎样开创的?
1982-08-28陈昊苏
陈昊苏
今年夏天,我有幸登上井冈山。在这个红军的摇篮里重温伟大的创业者们留下来的丰富史迹和遗文,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使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井冈山的斗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毛泽东、朱德同志为杰出代表)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领导人民军队开创新局面的伟大典范。在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候,重温井冈山的斗争可以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一)要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远见卓识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端严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使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遭受惨重损失,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潮流转向低落。党为了挽救革命,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其中绝大多数都失败了。革命迫近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敢于面对任何严峻的考验,同时基于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具备远见卓识,绝不放弃对于革命胜利的信心。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我们深深感觉寂寞,我们时刻盼望这种寂寞生活的终了。要转入到沸热的全国高涨的革命中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革命斗争的响往和渴望开创新局面的迫切心情。在那个时候,开创新的局面就意味着全力争取革命走向新的高涨。
实际的斗争历史当然不象我们现在回顾起来那样轻松愉快,它是充满艰苦曲折的。井冈山的斗争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之后,有人发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毛泽东同志很敏锐地抓住这种疑问而给以答复。他认为这种疑问带有根本的性质,“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分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是革命必然发生的客观条件。全中国布满了干柴,任何反革命势力都无法将革命的要求扑灭。他强调不应该轻视革命的主观力量,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的前提下,革命的高潮是必然要到来的。他提出“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而“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他还明确指出小块红色区域的创建所起的作用:“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毛泽东同志的答复充满着真理的论战力量,给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解放的福音,它不仅鼓舞了井冈山上的革命战士,而且在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不断地给人民以信心。今天我们重读他写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尾那一段论证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充满远见卓识的文字,仍然可以受到强烈的震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远见卓识掌握着历史的进程,井冈山斗争的红旗在短短的三年之中发展遍及整个中央革命根据地,新的革命高潮如所预言的那样出现了,新的革命局面依靠广大军民的奋斗实现了,这就是历史结论。
五十多年前怀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人,实质上是怀疑我们的党有能力领导革命战争取得的胜利。这种怀疑论早已被事实打得粉碎。今天我们同样又遇到一些类似的错误论调,怀疑我们的党有能力领导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取得胜利。我们势必也要回答这种怀疑,不然的话,我们的事业也将不能顺利地前进。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着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坚韧不拔地向着选定的历史目标前进的时候,就会爆发出伟大的历史创造力,四化成功将是不可阻挡的。能够把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并指示出正确方向的领导者,就是中国共产党,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政治力量可以担负这样的重任。我们高兴地看到,党的十二大正是在上述这些基本的方面回答了怀疑论调,向全国人民指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我们今天重温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当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以历史为镜子,培养我们对于社会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力,从而也具备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远见卓识,这样我们就能对当前的革命斗争充满信心,就能更好地团结在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中央周围,为开创新的局面而斗争。
(二)要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革命战略家。他经常说:“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从这一点出发,他和他的战友们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战略问题亦即关于战争全局指导方针的研究和掌握。而在众多的战略问题中,正确地实行战略转变和正确地规定战略方向又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中,可以找到许多这方面的例证。
并冈山的斗争标志着我党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变,它也可以说是把正确的战略退却和正确的战略进攻结合在一起的榜样。当着革命潮流低落的时候,在城市实行战略的退却,到农村去建立新的革命阵地,这就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道路。当着革命的潮流开始回升的时候,在广大的农村精心组织正确的战略进攻(这里指的不是解放战争第二年那种性质的战略进攻),反对保守主义也反对冒进政策,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深入土地革命,采取波浪式推进的政策,并准备使革命战争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中曾经实行过对于战略转变问题的正确指导,而这些正确的指导每一次都给革命斗争带来了新局面。
战略方向的选择更是毛泽东同志指挥战争用力最多的方面。他在井冈山斗争的初期就注意区别敌人统治力量的情况,提出对薄弱部江西采取攻势。以后,在八月“分兵冒进,致边界和湘南同归失败”后不久,毅然决定红四军和红五军在井冈山地区实行内外线分兵,又冒着井冈山根据地可能失守(以后果然失守)的危险,作出向赣南闽西进军的伟大决策,接着提出了争取江西的计划,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跳出井冈山根据地的小圈子,开创了更大范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这里表现了超越一般军事家的伟大的战略天才,是那些教条主义者望尘莫及的。事实证明战略方向选择的正确,胜利的形势可以得到发展,失败的形势可以得到扭转,全局的改观就有了充分的把握。反过来,战略方向选择错了,胜利的形势有可能断送,失败的形势则无法摆脱,革命就要发生深刻的危机。第三次“左”倾路线的领导者就犯了这样的大错误,最终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如果不是在大退却的途中及时回到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导之下,长征就绝不可能转化为一场胜利的进军。
由于我们今天面临的斗争任务已经和五十多年前大大不同了,我们重温井冈山的斗争,当然不是要简单地套用当时的具体办法来解决今天我们遇到的各种斗争任务。但是要求我们的干部如同当年指挥革命战争那样具备战略的眼光、战略的头脑,要求他们研究战略问题(比如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注意与全局有关的重大战略方针的掌握是完全必要的。
我们同样感到高兴的是,党中央在领导我们实现又一次伟大历史转折的时候,表现出驾驭全局的卓越战略指导能力。为了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党同样需要而且正在对经济建设工作实行正确的战略指导。我们年轻的同志应该认真地学习和领会党的正确的战略指导,这不仅可以使我们的工作遵循正确的方向,而且可以使我们自己成熟起来,更快地学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本领。
(三)要发扬共产主义者的献身精神
新局面的开创,归根到底还要依靠革命者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英勇奋斗。五十五年前先后跟着毛泽东、朱德同志上井冈山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的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工农革命战士。他们以共产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从事当时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任务,表现出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份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的珍贵革命文献,是油印的小册子《共产主义者须知》,其中有这样的两段话:
“为团体努力,做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
“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
“团体”自然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样的共产主义者的团体。人们参加到这个团体中来,就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员。“做群众导师”并非是高踞于群众之上去教训人,而是给群众以帮助,指引斗争的方向。群众正在“反动荆棘”之中受煎熬,共产主义者就应该走到他们中间率先奋斗,披荆斩棘,把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为主义牺牲”就是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牺牲,尽管当时直接的奋斗目标还不是为了共产主义原则的实行。马克思不是说过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为自己准备基地吗?不是说过第一步是争得民主吗?为这些斗争献出生命的当然是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中国的共产主义先驱为我们留下的革命传统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天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没有理由背弃这个传统的。
应该说明,那个时候党内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并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指出党内宗族主义的影响、“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还有脱离群众、对土地革命犹豫动摇、对经费的滥用等现象,这些与共产主义者的称号是不相容的。后来在古田会议的决议案中,毛泽东同志就对党内各种错误倾向进行了分析,指出产生的原因,提出纠正的办法。党内历来存在矛盾和斗争,这并不奇怪。但是,当时党内有相当充分的民主生活和严格的纪律,有一大批具备共产主义精神的骨干分子,而且从上到下都严格地用共产主义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同志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是红四军的最高领导人,他们以身作则实行《共产主义者须知》的原则,他们两位都有亲人在红军战争中英勇牺牲,他们本人都过着普通士兵一样的朴素生活,这种榜样具有伟大的力量,可以造成钢铁般的团结和战斗力,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由于种种原因,并冈山上的光荣传统后来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和损害,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都不那么好了。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并且是有可能得到新的发扬的。这基本上是取决于青年一代中能不能有大批的先进分子(青年共产主义者)涌现出来,他们能遵守《共产主义者须知》,能用共产主义精神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在整个社会推动建立人与人之间崭新的关系。我们对此是有信心的。这一代青年是在党的教育之下在社会主义社会成长起来的,他们中间的多数是可以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千多万共青团员,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然,非政治化的倾向在一部分青年和团员中是存在的,先进的青年应该对他们做团结教育的工作,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带领青年前进的重任,更不能忘记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的使命。党的十二大再次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并指出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共青团作为党的亲密助手,一定要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首先要使自己的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共产主义者,这就要继承并发扬前辈共产主义者的献身精神的光荣传统。只要我们这样去做了,我们相信党风和社会风气都可以逐步恢复并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我们共青团的工作也不难打开新的局面。
关于开创新局面的伟大斗争,也许还应该提到更多的内容,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涉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的,今后我愿和广大青年同志共同努力,力求学得好一点,力求在今后的革命斗争中有所作为。
记得我父亲(他也是井冈山上的一名老战士)讲过,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上很喜欢念一首宋朝诗人陈与义的《临江仙》词: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
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
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是很动人的。也许毛泽东同志是因为看到革命潮流的变迁而有所感慨,用吟诵这首词来寄托寂寞的情怀吧!我来到井冈山,不由得想起了这首词。抚今追昔,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创业者们多数已经离开了我们,现在不正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奋起斗争的时候了吗?让我们高举起他们曾经高举过的共产主义的旗帜奋勇前进!
最后,谨步陈与义原韵填词一首,结束本文:
边界红旗终不倒,罗霄初试豪英。十年征战凯歌声。铁军无敌手,华夏有光明。创业维艰多壮烈,牺牲鬼泣神惊。新兵继志慰衷情。观山过五哨,读史到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