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的鼓励 殷切的期望
1982-08-28
《中国青年》杂志举办的“‘五四青年文学奖”征文活动,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已经胜利结束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祝贺的事情。当我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读过了《飞过蓝天》等十篇获奖作品和《金色的小鹿》等三篇获鼓励奖的作品后,我的第一个深切的印象是:这次征文活动,推动和帮助了社会主义文学新人的成长。在获奖者当中,除了少数人是近年来出现的知名青年作者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刚刚走上创作道路不久的文学新人。从这些作者身上,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充满生气和朝气的动人前景。我们的文学战线正面临着一个开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使命和任务。这个重大的使命和任务,要求我们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我们的队伍,提高我们精神产品的思想艺术质量。这个新的局面,要求我们的文学产品能够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精神境界和文化教养作出切实有力的贡献。高度的精神文明将要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新人。文学新人,应当用自己的心和笔,智慧的劳动,主要倾注在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创造上。当然,在他们面前和笔下,应当展示出我们正在飞速前进中的祖国的丰彩多姿和尖锐复杂的广阔斗争生活,但是,如果他们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不能同我们的伟大时代一同前进,如果他们不能倾心尽力于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描绘和塑造,他们是不可能闯出一条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道路来的。
这些获奖作品所以使我感到兴奋与欣慰,正是由于它们不但使我看到了一批文学新人的出现,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进行着自己的勤奋的创造性劳动。文学新人(他们是我们的明天和希望),应当永远把自己的生动的思想和多彩的笔触,主要倾注在社会主义新人身上,倾注在那些代表和反映了我们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崇高美好精神的人们身上,这次征文活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是一个很好的起步,紧随起步的,就应当是起跑——起飞。
希望有更多的文学新人茁壮成长,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主义新人生动饱满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笔下出现。这就是我的期望和展望。评选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著名作家
参加了这次的“五四”征文小说评选工作,到最后要评定得奖作品时,颇有点委决不下之感。因为这些登出来的征文各有各的特点。首先是各自反映了我国当代青年生活的一方面,都很真实,不多粉饰。其次,有不少篇作品选择的角度比较新鲜,不是老套,也不大学“新套”。再,从他们所刻画的形象来看,能看出作者们共同具有的对社会主义祖国、对生活、对青年人的爱和信念。这些作者,有的是已经知名的青年作家,大多还是新手,有的甚至刚写第一篇作品。但不论知名不知名,其为青年是一样的。这些青年同志写出了这样一批作品,我想,既值得我们为青年一代的成绩祝贺,同时也可以从中多少窥见青年中的文学尖子的思想状况——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俘虏,不是盲目学时髦;而是很有思想的,可以令老一代放心的一代新人。不但他们的笔下在写新人,这一批青年作者的出现,就不止是文学形象,他们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一部分。
我是在多年以前做青年工作的,现在做文学工作。从这两种工作出发,我都非常欢欣鼓舞地祝贺我们的青年作者,尤其是新的青年作者涌出地平线!
《中国青年》举办的“五四”征文活动很有意思,许多青年人用小说的形式表述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抒发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我们的青年朋友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新旧交替,美丑杂陈;既日新月异,又慢慢腾腾;既产生巨人,也产生庸人;既伟大又艰难的时期。他们的作品表达了这种切近的与斑斓纷杂的感受。然而令人稍感不足的是,有些作品里还缺乏那么一个强大的声音,那应该是呼唤青年的精神力量,人民的精神力量,民族的精神力量的声音;应该是呼唤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声音。困难和苦闷可以压垮或压扁懦夫,却可以造就真正的智者和勇士。而真正的智者和勇士,真正的新一代有为青年,从来都是脚踏实地,在现实的土地上一点一滴地缔造自己的理想的。
文学活动是迷人的。文学作品是能启发人、教育人、感动人的,但文学的力量与作用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文学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过是一项“业余”活动。在为我国文坛新人辈出的局面欢呼的同时,我又为太多的青年拥挤在文学的小路上的状况而担忧。我希望更多的有为青年立志从事各项实际工作,有余力的时候再考虑业余写一点,这会更正常、更健康,而且会比从小孜孜于写作更能出好作品。
文学,是不应该、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它应当不断地前进。读了《中国青年》“五四”短篇小说征文作品,令人欣喜地感觉到:我们的文学在前进。它的标志,一个是离青年的心灵很近,一个是对生活思索得深了。
离青年人近,不只是这次征文作品的特色,而是我们整个文学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就是青年的文学——青年写,写青年,为青年而写,塑造一代新人;这样一种崭新的、和年轻的心灵打交道的文学,就是在靠近青年的过程中创造出来。
思索和认识社会生活,给人们以思想的启示和精神的震撼,是重要的。浅薄,永远是艺术的敌人。现在创作者和欣赏者都不喜欢平庸和肤浅,注意更深沉地思索生活里那些内在的东西,正象征文中许多好的作品那样,力求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走向深刻、深邃和深情,这是非常可喜的。
我们的文学在前进,但需要继续提高和突破。这个问题,当很多人都在思索它的时候,距离解决它就不会太远了。我们的短篇小说必将在已有的美好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就是这次征文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中国青年》举办的“‘五四青年文学奖”青年题材短篇小说征文的意义是很大的。这是粉碎“四人帮”以来第一次全国规模的青年文学评奖。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战线的青年正在接班。不能说这一代青年比哪一代青年都高明。只是因为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宝藏。俄国在十九世纪文化、经济都是落后的,却创造了全世界文学的高,峰。它有两个条件,一是反农奴制斗争激烈,二是先进思想的影响。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也处于这种情况,党中央又提供了条件,保证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从“五四”小说征文来看,这一代文学青年是很有希望的,他们有两个优越条件,一是大胆,思想解放,有充分的创作冲动;二是始终没有离开生活。
我现在远离祖国几万里的太平洋彼岸,不能参加你们的评奖活动,这是一件憾事。让我遥祝“五四”短篇小说征文取得成功。
《中国青年》杂志举办的这次“五四”短篇小说征文活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告结束。这次活动的收获,具体地表现在得奖的和未得奖的这38篇作品上。其实收获不止于此。应征稿件有五万一千余件,也就是说有五万一千多作者执笔参加了这次活动。在选登的作品中,新人新作和青年处女作占36篇的三分之二。这些新人新作,并不因为出自新手,显得稚嫩生涩,反而别有一种思想上的锐气,艺术上的新颖。说明这次征文活动诱发出了一股创作的清泉,令人高兴地看到我们文学创作潜力的蕴藏。
选登的这些作品,都是以当代青年生活为题材,以青年问题为主题。而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这些作品并无雷同重复之弊,姿色各异。而且,有的作品首次向我们揭示了三线建设、导弹基地、深海潜艇等一般作者笔触难到的生活,捧献出一些在生活中刚刚崭露头角的人物。有的作品在人们熟悉的生活领域里进行了新的垦殖,写出了新意和新貌。不少作品回笔当代青年人共有的那段苦难的经历,除了写得更加深刻外,不再只是血泪的倾诉,而是理智的全面思考,汲取教训,面向未来,化激愤为前进的动力。正如一篇小说中青年主人公说的,“在这苦和甜的岁月里,有我永不能收回的失去和永不会失去的收获”。不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思想情绪上,他们已经走出了那段泥泞,有了新的飞越,在新时期生活道路上迈开了脚步。这些作品都有很强的生活现实感。通过这个窗口,使我们 liao望到和感觉到当代青年在前进的阵势和步伐。
这些作品参差不一,就是对获奖的作品,也不应评价过分。但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优点,这就是,每篇作品的主题思想都是来自生活,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见地或哲理性的概括;艺术上都有自己的探求,力图竞秀创新。这反映了我们一般创作水平的提高,表现了我们创作求深求新的追求动向。
因此,我认为这次征文活动的意义超过收获,是一次对我们当前文学创作潜力和流向的测探,从这个“取样”上预见到更加可喜的未来。
感谢《中国青年》,通过“‘五四青年文学奖”征文活动,为我们集中提供了这样一批反映当代青年生活和情感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的作者,大部分年龄都比我小。但我从他们的作品里,看出他们的生活经历往往比我丰富、曲折、艰辛;浮沉的对比度大,见多识广,博闻厚积。他们仅从自己的生活之流中取出来一瓢水,但饮下这瓢水,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他们那发自生活深处的思考;那同时代一起跳动的脉搏,那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的爱;以及锐意变革,要为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代人最宝贵的东西,那样的一种力与美。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无论是得奖的还是没有得奖的),我的的确确学习到了许多的东西。当然,思考还应更加成熟,题材还应进一步开拓,技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其实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共同课题。我将怀着特殊的兴趣,继续“追踪”这些征文作者的新作,继续阅读《中国青年》登载的青年题材作品。我相信,一茬又一茬的青年作者笔下开放出的文学之花,必将更富于思想上的启迪性和艺术上的冲击力。
这次的征文和评奖,出了作品,也发现了人才,对发展青年题材的创作,造就大群文艺新战士,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倡导作用。
在阅读征文小说的过程中,我不时地产生一些感触。比如,青年是社会的中坚、未来和希望,大约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却又不是人人都深入了解并能够正确理解的。读了这里的许多小说,会帮助我们与青年心灵的沟通。真实而又贴切地表现了当代青年的生活、斗争和心灵,也确是这次征文的显著特色。它使我们联想到,当代文学对青年一代表现得还不够深刻,在这个广阔的领域里,蕴藏着大量美好的、也许我们还不认识的新东西,太值得我们的文学去深入开发了。再比如,除了看到一些熟悉的作者名字外,我看到了更多陌生的名字和新鲜的处女作。这是从几万件来稿中筛选出来的。艺术创作是艰苦的事情,谁也不可能径情直遂,所以,热情的关怀,切实的帮助,及时的发现,就很重要。对新作者来说,尤其如此。这次的征文,在顾及到艺术质量的情况下,重视新人的发现和培养,这是一种好风气。
征文也有明显的不足,这说明青年题材的创作也面临着开创新局面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以新的姿态,新的笔墨,新的人物和题材去反映新的沸腾的现实生活。希望青年创作的题材更广阔些,思想更深刻些,时代精神更加强烈。
青年与文学的关系最密切。青年们总是喜欢用文学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倾吐对未来的呼唤;文学也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军加入创作队伍,促进祖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中国青年杂志举办的“五四”短篇小说征文活动,反映了广大青年的心愿,顺应了文学事业发展的要求。这次征文活动,既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又为文苑增添了新花。更重要的是这类征文活动,是发现优秀青年文学作者的好形式,是繁荣青年文学创作的一种好方法。
一个文学新军最重要、最崇高的职责就是把真善美带到青年现实生活中去,把自己从生活中采撷的“黄金”奉献给青年。这次征文中的获奖作品,就比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事实告诉我们,为精神文明讴歌的好作品,能够陶冶青年的情操,开扩青年的视野,纯洁青年的语言,净化青年的心灵,是青年的良师益友。有些青年就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踏上了有意义的人生之路。正因为这样,支持和鼓励青年文学的创作活动,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共青团的一项重要工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年,未来的文学同样属于青年。我们祝愿参加这次征文活动的青年朋友,在党的十二大光辉旗帜指引下,把创作的琴弦紧紧地扣在青年生活的音符上,谱出更多的新时期优美动听的青春之歌,奏出催人奋发向上的时代交响曲,激励青年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辉前程进军!
出于一种职业上的责任,我想借“‘五四青年文学奖”评选的机会,就反映团的工作说几句话。
现在写团的生活的文艺作品不算多。这次获奖的短篇小说中有一篇《瓦灰色的楼房》,写了一位团县委书记,我很喜欢这篇小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作者来注意团的工作和团的干部。
共青团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广大青年和团的干部用共产主义精神从事多方面的实践,表现出崇高的英雄主义,这是值得我们的文学作品着力地加以歌颂的。我们也正视团的生活中存在的缺陷,依靠团内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积极分子的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克服这些缺陷,并把全团同志都引向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青年。我们的文学作品如果能正确地反映这个现实,它就能对当代青年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广大的共青团员和团的干部是会感激不尽的。
除了现实的团的生活以外,团的光荣历史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有吸引力的主题。象苏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写,而且一定能赢得青年读者。希望作者同志们了解我们的心愿:让共青团的光荣旗帜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高高飘扬吧!
短篇小说征文结束了,而我的心平静不下来。
曾几何时,有人向我数落当今青年的人生观是灰色的。可是从五万多件应征来稿看,这代青年的心灵深处却蕴藏着强烈地追求真善美的愿望。这批作品无论是发表的或是没有发表的,得奖的或是没有得奖的,它们的主题和基调都是生活中暖流的反映。当然,这暖流包含着迷惘之后的领悟。
生活中的寒流,不可能不对青年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影响,但是生活这本教科书,最终给予青年的是奋起,是追求,是拚搏;只是历经坎坷的这代青年,在这方面表现得更深沉、更执着。《飞过蓝天》中的晶晶,虽然“死了,死在家乡,但它在追求中死去,它与追求同在。也许它是幸福的,它的心是安宁和充实的。如同科学家面对宗教法庭的火刑从容微笑,如同革命者在自由解放的战火中横剑高歌”,这既是作者个人的生活结晶,也典型地道出了当代青年的心声。它启迪着人们去思考应当如何度过人生。
透过征文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在用心探讨人生,蓬勃向上的新一代,他们是饱尝十年内乱苦果的一代,又是最有希望成为挑起历史重任的坚强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