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占魁首的奥秘
1982-01-01
在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队的计算机程序语言课考核的结果,爆出了大冷门:一个在校旁听生居然名列第一,超过研究生!
这位不寻常的年轻人名叫张葵,是有线工程系三年级学员,同时在研究生队旁听。入学三年来,他在全部十二门专业技术课考核中门门优秀。
最近,学院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张葵在会上的发言揭开了自己名列前茅的奥秘。原来,他在学习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张葵把爱因斯坦的名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认为,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克服困难的动力。计算机应用这项新技术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过去,张葵曾感到计算机应用同自己所学的有线专业关系不大,没有学习的欲望。后来他发现若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电路设计的辅助分析,将会给自己的电路设计带来更大的方便。这样,他便产生了决心掌握这门新技术的强烈愿望。他利用自习时间,旁听了研究生队的计算机程序语言课。尽管当时这门课程已进行了三分之一,他仍然很快地追赶上去,并以四个程序均一次通过的优异成绩在研究生队考核中独占魁首。
张葵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我发现某一学科与现实的联系,我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张葵还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己应把学习的兴趣有重点、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一类问题上。他自己所从事的是有线通信技术,学习研究的重点也就放在现代通信技术上。虽然他对某些学科也感兴趣,但仍然下决心抑制它,一切服从于为通信技术服务这个前提。
(二)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张葵认为,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深度的掌握,都必须同自己的主攻方向、专业方向相联系,并且还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这关系到学习能否收到较好的效果。
张葵刚入学时,对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便在课余时间里大量阅读。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没有明显收效。后来,他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有两个弱点,一是好高骛远,二是杂乱无章,在没有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就去看很深的专业书籍的做法,无法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犹如一盘散沙,发挥不了作用。第二学期开学后,他在选定自学书籍以前,查阅了有关资料,最后决定学习《实函数论》,因为学习这个内容所需的预备知识较少,适合自己现在的基础,而且具有较大实用价值。选定了主攻方向,学习效率就明显提高了。
(三)以课堂学习为主,自学为辅,互相补充,开阔思路。张葵认为,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老师讲课可比作信息加工。通过备课,老师把书中的信息量压缩了,加上学员听课时可以眼、耳、手并行接收,这等于增加了信息输入的通道,因而大大提高了大脑接收信息的速率。张葵每逢听新课以前,总要预习十五分钟,大致浏览一下教材,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他在课堂上经常把教员的分析同自己的分析相比较;教员在上面提问,他就在心里思考答案,紧跟教员的思路。这样,每堂课结束时他总能很好地解决概念方面的问题,下课后立即做作业,巩固基本概念,及时发现自己在听课中的薄弱环节,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四)科学地运用大脑,合理地安排时间。张葵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他认为,加班加点会打乱正常的学习节奏,甚至会导致学习效率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他善于科学地分配时间,经常在专业学习的空隙里,读一点哲学、心理学和文学。张葵感到,读这些书既能使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又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摘自《解放军报》198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