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诗的形式

1982-01-01朱先树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
关键词:押韵音节新诗

朱先树

有的初学写诗的同志认为,诗不过是把想要说的话分行排列起来就是了。这种看法是很不准确的,或者说是对诗这种艺术形式的一种误解。

那么,诗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形式呢?现在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还很不统一。但我认为,对初学者来说,“精炼、大体整齐、押韵”,还是可以作为诗的形式的基本规范的。

语言的精炼,这是对诗的基本要求。诗不是一般的“普通话”的分行排列,而是要用最简炼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艾青的《墙》,写柏林城市中心的“一堵墙,象一把刀,把一个城市切成两片”,这就是诗的语言,它既简洁,又形象生动而且贴切。诗中还有几个有力的反问句,指出墙再高再厚,“又怎能挡住天上的云彩、风、雨和阳光?又怎能阻挡飞鸟的翅膀和夜莺的歌唱?又怎能阻挡流动的水和空气?”这些诗句的语言相当简练,内容却很丰富。就是说这墙虽然能挡住东西柏林人民的往来,但挡不住人民要求自由统一的意志和愿望。这里当然有诗的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但在语言上并没有去采用拖泥带水的一般叙述、或者用一些人人皆知的政治术语向人们宣讲一通大道理。只有象这样用简炼而又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内容的诗,才能耐人咀嚼,引人深思。

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语言要精炼,文字少意思可能会不明白,不好懂。的确,有的同志为了使语言简练,往往在诗中用一些文言字汇,有时又用得不活,以为这样就是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思了。实际上反而影响了诗的艺术效果。也有些同志为了追求简练,结果简而陋了,语意表达不明,甚至晦涩难懂。这都不是追求简炼的正确方法。其实语言的精炼和通俗易懂是并不矛盾的,艾青和其他很多诗人的优秀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很好去学习他们用精炼的语言去准确而通俗地表达丰富内容的本领。

需要说明的是,诗的语言往往是和诗的艺术构思、形象选择、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等联系得很紧的。因此,要使诗的语言精炼,还必须熟悉生活,熟悉群众语言,全面提高诗歌艺术的表现水平。

关于大体整齐。我们知道,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绝句都是绝对整齐的,字句安排都有极严格的规定。但诗句的绝对整齐,往往限制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新诗的产生和发展,冲破了这种形式上的束缚,应当说是一个革命。但由于新诗用的是白话,完全没有限制,有时又可能会造成诗句的冗长、杂乱,形成诗的散文化,使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清基本的界线,这也是一大弊病。此外,还因为我们到底有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传统,很多读者对诗句的大体整齐,在审美习惯上还是容易接受的。所以,要求诗句大体整齐是有理由的。

在新诗的创作中,大多数诗篇的诗句也都是大体整齐的。虽然有的诗表面看来,行与行之间可能落差较大,但这样的诗往往又是用排比、对称等方式,有意使诗意和音节造成回环,因此使人感到仍然是整齐的。如这样的几句诗:

我,埋怨,失去了金色的时光。

我,幸运,三十岁了又走进课堂。

这里的诗行表面看是很不整齐的,但由于前两句和后两句对比排列,读起来并不使人感到别扭,同样觉得它是整齐的。

当然,所谓大体整齐,主要是从字数上要求的,就是说每行字数要大体差不多。但只从字数上要求,限制可能又太严了。实际上有的诗,只是要求音节上大体整齐也就行了。如郭小川的《秋歌》(之一):

秋天来了,大雁叫了,

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艳了。

谷子熟了,蝉声消了,

大地上的生活更甜更好了。

海岸的青松啊,风卷波涛,

江南的桂花呀,香满大道。

草原的骏马啊,长了肥膘,

东北的青山呀,戴了雪帽。

这里的诗句从字数看,有的一行只有八个字,而有的十个字,最多的甚至有十一个字。但从音节看则都是相等的,都是四个音节。这首诗的整齐就不是从诗行、从视觉得来,而是从音节、从听觉得来的。当然这种音节的整齐,也只能要求是大体的,而不必绝对整齐。也就是说,每行诗可以音节相同,也可以相近,每行诗需几个音节为好,当然也不必作硬性的规定,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不宜太长,太长了看起来象散文,读起来也不好读,就不一定符合中国读者的欣赏习惯了。

关于押韵问题。当然,有的诗也是可以不押韵的。只要诗意浓,也未必不可让其存在。但作为诗,从传统的定义讲,它是属于韵文,而应该是押韵的。就是说押韵的可能不一定是诗,而诗一般则押韵为好。所谓韵,简单说来就是字音相近。诗的押韵,主要是指押脚韵,就是诗行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这是诗的节奏的音乐美所要求的。押韵还可以使整个诗紧凑,形成浑然一体,不至于因散漫而在读者心理上失去美感和易于疲劳。

新诗押韵的方法是可以比较自由的,不象古体诗词那样严格。新诗的韵脚,可以在一二两句、三四两句押,也可以一三、二四句押,也可以每句押,也可以几旬之后换韵。这一切都视具体情况而定,只要自成规律,不紊乱就行。另外,韵的范围也可以较宽,新诗押韵不必用旧的韵法,而主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押大致相同的韵就可以了。郭小川同志曾主张“最好按普通话,即十三辙押韵”。十三辙原为北方戏曲所用韵部,现代北方方言区的戏曲和曲艺都用此韵。曲艺艺人有个通俗口诀叫“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如果我们把十三辙韵与汉语并音方案作一粗略对照,就可以看出它是最宽的韵部,符合押大致相近韵的要求。而且十三辙韵中还有些辙可以互相通押,一般只将“中东”与“人辰”通押,这样就只有十二辙。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本韵书看看就会明白的。新诗押韵,平声(阴平、阳平)仄(上、去)可以互相通押,同字同音也可以押,甚至语气词、虚词作韵脚也可以押,换韵也是自由的,韵的洪细亮窄似乎也不必多讲究,这样的押韵当然是相当自由宽泛的。关于新诗押韵问题,可能很多写诗的同志还不是自觉的,一般都是凭感觉,读起顺口也就行。不过了解一点音韵的基本知识,可能对新诗写作中自觉地去增加协和的音乐感还是有好处的。

现在,关于新诗形式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如散文化倾向问题,说新诗缺乏古典诗词的音乐美等等,这些都还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形式问题比起内容来当然是次要的,但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的,初学写诗的同志如果能掌握一点诗歌形式方面的基本知识,使自己一开始踏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就能自觉地向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向努力,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押韵音节新诗
张应弛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2021年中国新诗日历》征稿
拼拼 读读 写写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看音节说句子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Watch Out
“中国新诗向何处去?”(问题讨论特别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