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相融 引人入胜

1982-01-01周振甫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
关键词:小石柳宗元游记

周振甫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的山水游记之一,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得有情有景,富有诗意,十分引人入胜。这篇游记一共分为五段。

第一段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 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各种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原文是这样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开头一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他先引导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看到一片竹林。然后隔着竹林,又让我们听到水声。“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珮环”,就是说水声象玉珮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声音那么清脆。作者还写出了自己高兴的心情,这种心情感染着我们,使我们同样感到高兴。既然这样音乐一般美妙的声音是从竹林那边发出来的,这就引导我们想去探个究竟。作者正是这样做的:“伐竹取道,下见小潭。”要穿过竹林去探究竟,但是竹林太密,所以他就砍掉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这才给我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池潭。接着,作者给我们介绍这个池潭的特点:“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首先是水特别清凉;其次是这个小潭全部是石头构成的,潭底是整块石头,靠近岸的地方,潭底的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他还写出各种石头的形状:“为坻”的“坻”,就是水中的高地;“为屿”的“屿”,就是小岛;“为嵁”、“为岩”,就是象各种岩石。这就把小石潭取名石潭的特点作了一香描绘。接下去再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是说:青青的树,加上翠绿的藤蔓,缠在上面,结成个绿色的网,但枝条参差不齐,随风摇摆,更显出自然之美。

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这是这篇游记当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柳宗元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和游鱼的美景。他写道: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在这里,作者既要写游鱼,又要写潭水的清澄的特点。那末,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我们看到他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这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了一幅画面。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象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正象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来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作者又是怎样写鱼的呢?他写鱼也是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是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象跟游人同样地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象鱼儿也象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第三小段讲通到潭里来的小溪和潭上景物。这里见得作者善于用比喻,抓特征。他说: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这是说,在潭上,向西南面望过去,看到通到潭里来的小溪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象蛇在游动,一段亮,一段暗。小溪两岸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望不到小溪的源头。这里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象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这种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再望过去,又用了一个比喻,说溪身的两岸象狗牙齿那样参差不齐。比喻用得好,所以能够精炼地刻划出事物的形象来。

第四小段作者写出了小石潭的总的印象: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说,坐小潭上,看到四周围是竹子和树木环抱着,静得很,看不到来往的人,这种静寂一直侵入到人的灵魂里,使人感到幽邃悲凉。因为它的境界过于幽静,不宜久留,就在上面题了字回去。

末段只有一句: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这是记同游人,有两个朋友:吴武陵、龚古,一个弟弟柳宗玄,还有带着一同去的两个年轻人崔恕己、崔奉壹。

作者柳宗元在这篇游记里用的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炼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摘自《名著欣赏》,题目是本刊加的)

《小石潭记》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杰出的散文家。贞元九年考中进士。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即位,他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极高。他的哲学、政治论文思想性强,富有逻辑性,笔锋锐利,具战斗性,如《天说》等。他的寓言,对现实作了有力的讽刺,具有深刻含义,如《三戒》。他的传记文,刻划人物,描写气氛,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如《段太尉逸事状》。他的山水游记,抓住各地山水的特征,作细致生动的刻划,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如《永州八记》。

猜你喜欢

小石柳宗元游记
江雪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挡住他
小石印象
超市游记
捡到一座城堡
江雪
接了电话再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