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冲的生活道路(报告文学)

1982-01-01周惟波许锦根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3期
关键词:陈冲姥姥

周惟波 许锦根

少女的真正财富

陈冲自小在生活上就很朴素,不注意穿着打扮。她具有一种朴素的美,单纯的美。第一届文汇电影奖发奖大会请她去当报幕员,她临行时穿着一件旧棉袄,外面披着姥姥在干校时穿的黑棉大衣。开车来接她的同志迟疑了一下,问她是不是要换件衣服,她回答说不需要。她并非故作惊人之态,而是出于朴素的习惯。

陈冲在衣食住行上花费的精力甚少,这使她能全力以赴地学习和工作。十五岁那年,她在电影《青春》中扮演苦妹子,初露艺术才华,由此脱颖而出,声誉鹊起。十七岁时,由于扮演电影《小花》中的小花而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称号。荣誉接踵而来,她比一般少女面临着更严峻的人生考验。

如果她按照父母的意愿,成为一个医生,那么她可能潜心于医术而忽视自己的美丽。可她偏偏走上了电影艺术的道路,硕大的银暮把她的美貌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从镜子里照出两个姑娘的身影。陈冲穿着一件荷绿色的短袖衬衣,她的邻居玲玲扶着她的双肩,探头问道:“怎么样?”

“色彩很好。”暗淡的绿色,红润的脸蛋,宛如秋天的荷塘。她迟疑了一下,“是不是太紧了点?”衣服把身体包住了,紧绷绷的。

“哎呀,这就叫曲线美呀!最流行的款式,不信你去领领市面!”玲玲抚摸着陈冲丰腴的双肩,“你真是国色天香。”

陈冲低下头,红了脸。小时候人们当面夸她,她总要害羞,现在还是这样。

“外面的人常常向我打听‘陈冲究竟漂亮不漂亮?我说,‘比电影里漂亮多了!”

“多无聊。”陈冲最恨人家对她评头品足。

“你还不知道?外面都在传说某某高干子弟在追求你,……”

陈冲默然了。她自小耳濡目染父母的为人,懂得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深恶痛绝那种世俗平庸的东西。尽管陈冲喜欢热闹,但她却讨厌虚伪的应酬、肉麻的吹捧和无耻的趋奉。对她所厌恶的人和事,避之唯恐不及,往往不顾及后果。为了躲避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应酬,陈冲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里,让姥姥出面替她挡驾。有一次,一个膏梁子弟前来邀请陈冲去吃饭,陈冲急忙躲到哥哥房里,让哥哥请出姥姥这驾尊神驱邪。姥姥对此虽啧有烦言,但心里却暗暗为陈冲的品德而高兴。

陈冲很聪敏,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玲玲传递给她的信息。是的,她很美丽。但她知道,年轻美貌只是自然的秉赋,不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得来的,它将随着年华的流逝而失去。她记得这样一句话:依赖别人的人是在为自己制造悲剧。太对了!少女的真正财富不是青春的美貌,应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姑娘的心萦系着事业

陈冲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银幕的。那时她还是一个初中学生,刚刚十五岁。她完全是抱着孩子的好奇心去试试的。她只是想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根本没准备一辈子当演员。

然而,她的艺术生涯却从《青春》开始了。三年后,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艺术,并决心为此而奋斗终生。

父母原本希望陈冲学医,将来继承父母的事业,当一个人民的医生。如今父母的愿望和女儿的决定撞车了。

在陈冲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这件事的一个小插曲。

“我们家祖辈几代都是从事医学工作的。爸爸妈妈总希望我和哥哥也能学医。妈妈经常跟我们说医生是个崇高的职业,它能使人摆脱痛苦,给人以新的生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跟妈妈开玩笑说:‘其实我也是学医的。妈妈大吃一惊。虽说是玩笑,但却是事实。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也跟医生一样能救人,一样能使人摆脱痛苦,一样能给人以新的生命。演员跟医生一样也是崇高的职业。

听了我的解释,妈妈好久没有作声。后来她对我说:‘真正的艺术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你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吗?我想了一会,有力地点了一下头。

我的终生事业就这样由自己决定下来了。”

陈冲家,表面上看,是个“松散结构”,恰如一盘散沙,姥姥虽然年事颇高,仍一门心思致力于《家庭医学全书》的编纂工作。父母更是早出晚归,埋头医学研究。哥哥呢?他迷上了绘画艺术。这个家,简直无人顾及家政。哥哥有次开玩笑说:“我们家里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在找东西。”话虽然有些夸张,却反映了真实情况。陈冲有一次找东西找不着,就问姥姥,姥姥忙着去找,可找了半天,却连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也忘了。陈冲怨怪姥姥说:“人家老人都在家里管理家务,只有你还东奔西走。”姥姥说:“你有你的事情要做,我有我的事情要做,各人自己管自己。”

然而,在这“松散结构”的表象下,却深深地藏着一根联结整个家庭的干线,那就是:为事业而奋斗!陈冲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拍完电影《青春》后,她那朴实无华的表演才能逐渐为世人所嘱目,可她却感到了自己知识和修养的不足,十分着急。不久,“四人帮”被粉碎了,高考制度恢复了,她产生了重新学习的想法。正在这时,父母要她报考外语学院,她欣然从命。白天去电影制片厂工作,晚上猫在家里温习功课。她睡在姥姥房里,遇到不认识的英语单词就问姥姥。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到十二点之后,习惯晚睡的姥姥也被她搞得有些吃不消了。辛勤的耕耘,终于获得丰硕的成果,高考时,她的英语口语得了满分,顺利地考进了上海外国语学院。

考上了大学,她依然没有忘记她所热爱的电影事业。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没有学过表演,所以根本谈不上演技。但我有激情,我爱我的角色。我努力去体验她们的一切:思想、情感、爱憎,我希望把这些感情真实地传达给观众,用我的感情去感染他们,让他们爱我所爱的角色,让他们接受我要表达的感情。

但是,几部电影演下来之后,使我深深颖悟到一点,单凭朴素的感情去进行艺术创造毕竟是有限的。要创造好各种各样的人物,必须提高各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以更深刻的眼光来看待人生和社会。不然的话,对人物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情也必然是肤浅的……为此我考进了大学。暂时的离开,是为了将来能做一个够资格的演员,永远从事我所热爱的电影事业。”

陈冲的名字是姥姥起的。冲者,一飞冲天也。陈

陈冲在电影《小花》中饰赵小花冲的发展符合姥姥对她的期望。事业上的成功,给她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名声,但她自己和整个家庭却不以为然。陈冲把下面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要受生活中容易获得的小小快乐的引诱,因而把不容易获得的真正伟大的快乐拒之于千里之外。”

陈冲在经历了种种成功之后,骤然觉得心中产生了一种恐慌感。这种恐慌感不在于害怕自己的名声地位的失落,而在于害怕自己被不堪一击的名声悬在半空而失去了立足的土地。她愿做一棵小草。因为小草的脚步虽小,但它却深深扎根在土壤之中。她上大学,是为深造作准备,她出国留学深造,是为了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回国后将重返电影战线,为祖国的电影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姑娘的心啊,无时无刻不萦系着事业。

出国深造前夕,人们问起她对未来的展望,她沉思了一会儿说:“事业是一切,名声是虚幻。这就是我的未来。”事业是一切,名声是虚幻。说得多么好啊!这是有志者的心声。

陈冲到美国以后

1981年8月26日中午,陈冲乘飞机离开上海,前往美国纽约留学。

纽约市州立大学在纽约市郊的一个小乡镇上,环境非常幽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陈冲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她学的专业是戏剧专业,共有戏剧论理、英语写作等六门课程。学习很紧张,这使她十分兴奋。但,她对美国的生活却不能习惯。她在初到美国时给国内的来信中写道:

“我还没有来得及觉得孤独,但我确实觉得紧张。不是时间紧张,而是不敢放松。我自己跟自己说:‘没关系,刚到这儿,慢慢会习惯的。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这是永远也不会‘习惯的。一生下来,就属于那个社会,一会说话就属于那个文化,二十年来我和它已经完全互相占有了。”

为了安安静静地学习,她到美国后就改了名字,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认真读书。但是,这样的情况没有保持多久,各方面的干扰就纷至沓来。

先是她母亲从华盛顿赶来看望她,和她一起到纽约市的一家中国饭店去吃饭。一个招待员认出了她,兴奋地喊了起来:“咦,小陈冲来了!小陈冲来了!”这自然引起了顾客们的注意。不一会儿饭店经理也赶了出来,请她饭后务必和饭店全体职工合影留念。陈冲母女当然难却侨胞的盛情。

过了不久,中国驻美大使馆邀请她去参加国庆庆祝活动。随后,她又作为中国赴美电影代表团的成员参加各种活动。

平静的学习生活被打乱了,化名也失去了保护作用。全校师生都知道她就是陈冲。于是有些人开始追求她。但她一概严厉地拒之于门外。她在一封信中写道:

“在上海时,我常在心里承认,我是要过好日子的人。我希望有钱花,还喜欢坐小汽车。我有时想,如果将来我穷得要命(这很可能),我会很不开心的。但现在我却变得那么‘革命。我觉得到美国来嫁人是一件极可恶的事情,至少对我陈冲是这样,我可以过好的日子,但是不会愉快的。我现在可以每天吃牛肉、鸡、冰砖、水果,住着有各种高级设备的房子,我却想念在国内那种‘乱七八糟的生活。想到在北京时,常常由于大吃了一顿而只得吃一个月的阳春面,但是现在回忆起来,却引起我的一种渴望,似乎那才是我自己的生活。”

她那为了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意志越来越坚定,对崇高事业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一切,表明她已经懂得了生活,理解了生活,在她的心灵中,为理想而奋斗的力量,就象一道阳光照耀着她前进的方向,为她驱散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陈冲,朝着伟大的目标冲吧!灿烂的未来在向你招手。

(原载《青春》1982年第2期,题为《陈冲》,本刊有删改,并改换了大小标题)

猜你喜欢

陈冲姥姥
月夜曲
聪聪的信
智斗公鸡
我们的青春交相辉映
我们的青春交相辉映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