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天气
1981-12-30陈慧珍
陈慧珍
闷热的空气,纹丝儿不动,被太阳烤烫了的大地散发着炙人的气息……
每年的七、八月份,季节进入了盛夏时期。这时的气象特点主要是气温高,热辐射强,气湿大而风速小。在我国的许多地区,气温都在摄氏30度以上,有时可高达40度。人体除受太阳辐射的直接作用外,地面的二次辐射也对人有影响。于是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
谨防中暑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不断进行物质代谢而产生热量,通过皮肤和呼吸道散发热量。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使产热和散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体温恒定。
盛夏季节,由于气温及周围物体温度接近或高于人体体表温度,人体就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如果空气中湿度很高,汗液的蒸发也会发生困难,这时虽大量出汗亦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结果过多的热蓄积在体内,使正常的体温平衡发生破坏,体温就会升高,並引起头昏,服花、心慌等一系列中暑的症状。
一般认为,环境气温超过32℃时就可能有中暑病人发生。在同样高气温条件下,如同时存在高气湿或强烈的热辐射,特别是风速小的时候,则更易发生中暑。当然,中暑与劳动强度、作息制度、个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对高气温的适应性均有密切关系。劳动强度过大,持续劳动的时间过长,缺乏休息,睡眠不足,体弱多病,以及不能及时补充水和盐,都可能成为促发中暑的因素。
当心事故夏热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使人的注意力不集中,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以及反应速度都会降低,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因此,夏季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预防疰夏盛夏的湿热气候,还会使一些体弱儿童和青年妇女感到全身困倦无力,口淡无味,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少数人並伴有低热。这就是民间所说的“疰夏”,中医则称之为“湿阻”。之所以出现
“疰夏”,那是由于;脾胃薄弱的人,或受了暑天的湿气,或过多的饮食生冷,使脾胃受伤而诱发此病。这种人除要平日加强体育锻炼外,入夏后饮食宜清淡,韭可用鲜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药物煎汤代茶,也可服用利湿健脾的苡米仁汤,这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易发肠道传染病夏热,促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血液会大量奔向体表,因而能引起消化道的贫血,同时,唾液分泌会受到抑制,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和钾钠含量减少;胃肠遭的肌肉松驰和收缩功能会减弱;胃液的生成和分泌也减少了;再由于大量排汗和氯化物的损失,导致胃液中酸度减低。而夏天的大量饮水也会稀释胃酸。这些因素,都能降低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
与此同时,湿热的盛夏气候,又非常适宜细菌的生长殖繁。这时的食物比任何季节都容易腐败变质,加之又是苍蝇的“黄金季节”,那害人的苍蝇携带着“细菌炸弹”,到处飞舞,极为活跃,大大增加了“病从口入”的机会。这些条件加上上述的胃酸浓度的下降就造成了夏季肠道传染病的易发。所以,我们在盛夏季节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皮肤病夏热,出汗就多,如果汗液排泄不畅,经过细菌的作用,会使汗腺开口处皮肤发生急性炎症,从而形成疮疖和痱子。爱哭的胖娃娃和久病体虚的患者,容易出汗,尤其容易生痱子和疮疖。但並不是说出汗多的人都会这样,全身的健康状况、皮肤的抵抗能力,才是决定生痱子和长疮疖与否的主要因素。夏季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注意居处凉爽通风;衣着宽敞而柔软,这些都是预防皮肤疾病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