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1981-08-20李东

中国青年 1981年4期
关键词:婚姻法痛苦感情

李东

现在,封建习俗在婚姻问题上的影响还很深。有些做父母的,只想急于办成儿女的终身大事,或单纯从经济上考虑问题,好孬找一个,就算为子女尽到了义务。他们对男女双方是否情投意合,婚后会不会幸福,是不大注意的。因此,造成了不少悲剧。新公布的《婚姻法》再次强调“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所以青年在决定自己“终身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婚姻自主。不论是由别人介绍对象,还是自找对象,都应该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等到双方建立了感情,都认为可以共同生活的时候,再结婚。

那么现在小星同志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他们夫妻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大的矛盾,缺乏感情的原因,主要是相互了解不够。既然是这样,就还有建立爱情的可能。没有先恋爱后结婚,就“先结婚后恋爱”嘛。这也是一种补救的办法。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坚强战士、政治家邹韬奋同志的一段经历。青年时代的韬奋,婚姻也是由父母包办的。妻子没有进过学校,他们从未见过面、谈过话。经过“五四”洗礼的韬奋,对这种包办婚姻十分不满,只身在外以示抗议。事情搁置了几年,当他知道未婚妻秉着“诗礼之家”的训诲,愿为他而终身不嫁时,又想到那位女子也是时代的牺牲者,坚持僵局,只会增加她的痛苦,所以自动收回了抗议。他们婚后的生活怎样呢?韬奋在《经历》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结婚后,我的妻子待我非常的厚。……我们结婚不到两年,她便以伤寒症去世了。她死以后,我才更深刻地感到她的待我的厚,每一想起她,就泪如泉涌地痛哭着。她死后几个月,我简直是发了狂,独自一人跑到她的停柩处,在灵前对她哭诉!我在那时候,实在希望她能在梦里来和我谈谈,告诉我她的近况!”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韬奋和他妻子的感情已发展得非常深厚。我以为,尝试在共同生活中培养感情,是解除小星同志苦恼的一种积极的办法。这需要他去掉自己头脑中的偏见,和妻子以诚相待,在思想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体贴,遇事多商量,有了矛盾各自检讨检讨,在互助互谅的基础上,谋求思想和感情的和谐一致。另外,也不要过于性急,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过程,更何况培养感情。当互相之间逐渐产生了爱情,苦恼便会自然退去。

当然,在尽了最大的努力以后,夫妻间的感情仍然建立不起来,那时,也可以考虑离婚。婚姻法保障离婚自由,也和保障结婚自由一样,是为了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过去人们常把离婚看作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这种“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曾断送过不少青年男女的青春和家庭幸福。但是,对于离婚这样的大事,一定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千万不能再象结婚时那样草率了。即使离婚,也要把离婚的道理向妻子和双方家长讲清。使他们懂得,“捆绑不成夫妻”,没有感情继续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是痛苦的。这时离婚是为了使男女双方都从婚姻痛苦中解脱出来,去重新寻找幸福的伴侣。尽量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一起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力争做到“好离好散”。实在不行还可以经过法院裁决。

猜你喜欢

婚姻法痛苦感情
降低“支付痛苦”
谁痛苦,谁改变
分担痛苦
在立法与现实之间:新中国建立以来《婚姻法》的制定及其修改
带着感情
痛苦力
带着感情
平等与差异:《婚姻法》解释(三)有关房产规定的性别再解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婚姻法》的社会动员——以上海地区因婚自杀的报道为例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