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绝灭的新探索
1981-08-20甄朔南
甄朔南
恐龙的绝灭之谜,向来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用各种科学手段去揭示它。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见解问世,为探索恐龙的绝灭提供了新的途径。
有一些人主张,恐龙是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消失的。持这种观点的又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在距今一亿二千万年以前的白垩纪中期,地球上出现了会开花的有花植物,有花植物的花粉和花蜜,给昆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因此出现了蝴蝶、蛾等鳞翅目昆虫。当时它们没有任何天敌,也没有现代那些专吃昆虫的鸟类,所以这类昆虫的种群发展得很快,而且大部分都以有花植物为食,粥少僧多,于是以植物为生的恐龙就因食物缺乏而饿死了。另一派则主张:许多有花植物的组织内,常常含有多种生物碱,有的生物碱(如马钱子碱、泻花碱)对于恐龙是有害的,而恐龙又有大量吞食这些生物碱的习惯,这样无异于服毒自杀。有些恐龙死后,整个身躯的骨骼都是弯曲的,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吃了过量马钱子碱的缘故。
近来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飞来横祸说。这种理论也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超新星爆炸说:可能是在离太阳系一百光年以内,在距今七千多万年以前的白垩纪晚期,有一颗星体突然出现显耀的光辉,但是立即殒灭,这就是超新星爆炸。爆炸时释放出相当十万个一千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并发射能毁灭生命的宇宙射线,同时使空气中的水蒸汽被置换到上面的大气层中,凝结成冰晶云,阻挡太阳的幅射热,致使本来炎热的气候变得十分寒冷,而恐龙习惯于在热带气候下生活,于是因不耐严寒而绝灭。另外一种解释是:一种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冲撞造成了恐龙的绝灭。这种冲撞,在天空中布满了由岩石碎屑形成的微粒子,滞留了3—5年,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结果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因没有植物吃,终于活活饿死。持这种说法的人还举出了欧洲各国一些地方“铱”的含量显著增加,正好证明这些铱是由小行星带进来的,因为本来铱在地球上是微量元素。
还有一种大陆漂移说。在恐龙生存的时代,地球上分为两个超级大陆,即北方的劳亚古陆和南方的冈瓦那古陆。劳亚古陆包括今天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冈瓦那古陆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大洋洲和南极洲。这两块超级古陆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气候温和,一般保持在20℃-25℃之间,赤道附近也不会超过30℃,绿色植物覆盖着大地,河流纵横,沼泽遍地,恐龙就生活在这个极乐世界里。可是好景不长,这两块古陆逐渐割裂漂移,且愈演愈烈,到了大约一亿二千万年以前,大陆漂移的速度加快了,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大陆板块的离合状况。由于大陆漂移,地球的构造运动强烈,火山爆发,气候变冷,植物群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花植物增多,而有花植物并不是恐龙的理想食物,恐龙适应不了这种新的环境,就逐渐地断子绝孙了。
上述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有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恐龙绝灭之谜,仍是千古奇案,有待于未来的科学家们探索和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