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新花——电视剧
1981-08-20成志伟
成志伟
最近,全国第三次电视节目工作会议,对1980年1月1日至今年3月底在中央台第一套节目中播送的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进行了评选,其中评选出电视剧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1个。这说明,电视剧这朵惹人喜爱的文艺新花,正迎着春风吐艳争芳。
绝大多数为群众赞扬的电视剧,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能够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丰厚土壤,以表现亿万群众进军“四化”的伟大斗争为主,兼顾其他题材,因此反映的生活面较广,内容较丰富。它们中间,有反映工业战线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的《乔厂长上任》《宝贝》等,有反映农村的深刻变化的《瓜儿甜蜜蜜》《葫芦坝的故事》《结婚现场会》等,有反映部队各方面生活的《微笑》《祖国的儿子》等,还有以知识分子和干部生活为题材的《凡人小事》《盼》《上任之前》等,以青年生活为题材的《女友》《有这样一个青年》《手足情》等和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好好叔叔》等。这些内容不同、各呈特色的电视剧,展开了建设社会主义“四化”的画卷,歌颂了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民群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电视剧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受到了电视观众的普遍欢迎。荣获电视剧一等奖第1名的《凡人小事》就是突出的例子。它描写了一个普通教师工作的欢欣和生活的烦恼,情节并不曲折离奇,更没有常见的爱情或打斗场面,但在它不尚矫饰的行进中,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问题,揭露和批判了某些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和鞭挞上,而是同时满怀热情地刻划了顾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辛勤培育下一代的高尚品质,赞扬了关心教师疾苦,主动积极为教师解决困难的张书记,这就使作品于批判中寄寓着积极的讴歌和追求,洋溢着鼓舞人、激励人的力量。
作为新颖的文艺样式,大多数电视剧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并已初步显现出电视剧本身的艺术特性,一些优秀的作品做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较好的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质量。《凡人小事》致力于形象的刻划,无论歌颂还是批判,都力戒空洞乏味的说教。反映青年生活的《女友》,含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描写当代青年的工作与生活,不落窠臼;《洞房》短小紧凑,以轻喜剧的风格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严肃而不失之于呆板,诙谐又不流于庸俗,格调很为别致。其他不少电视剧也各有艺术上的追求和创造,呈现出绰约多姿的面貌。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讳言不少电视剧中尚存的许多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脱离生活实际。一些电视剧把对某个理论或政策的图解作为构思情节、设置人物的基础,有的甚至随心所欲,任意杜撰情节。这样,电视观众一看就觉得十分虚假;有个别的电视剧,由于作者对某个理论、政策的理解是片面的,因此表现在作品中,思想倾向也随之产生了错误。例如《最后一幅肖像》,作者图解式地表现中日友好这一主题,但忽视和违反了历史真实,结果,丧失了民族尊严。有些描写台湾归回祖国的作品,也常常混淆国民党打内战和我军进行解放战争的界限,歪曲了我党的政策。在上映过程中就引起广大电视观众议论纷纷的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不顾起码的生活真实和人物性格逻辑,主要情节和人物显得很不真实。如描写唐华利用罗茂莉打宣子奇,江波趁机击毙罗茂莉时,宣子奇就象个傻瓜,任江波摆布,形同儿戏。这样的漏洞在剧中比比皆是。所以许多同志批评说,不要说十八年,连十八天都潜伏不了。
有些电视剧情调低下,雷同化严重,使观众看了感到乏味甚至反感。《敌营十八年》中描写罗茂莉糜烂的生活,拍了她躺在床上的半裸体镜头,《金鼎》中描写刘沛然奸污赵夫人,都并非是情节发展和人物刻划所必需的。这类镜头,不免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有不少电视剧一描写爱情,就是男追女跑,不是去树林就是到海边,看了实在令人索然无味。此外,有不少电视剧对电视特点注意和研究不够,节奏拖沓,既长又空,也影响了电视剧的声誉。
电视剧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祖国前进的脚步,又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性,前景十分广阔。在庆贺电视剧所取得的成绩的今天,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电视剧艺术规律,进一步繁荣创作,提高质量,是广大电视观众和电视剧工作者的共同愿望。祝电视剧园地新花烂漫,荧光屏上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