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小道上的竞争叫人透不过气来”
1981-08-20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最近,本刊记者在九所中学的部分学生中作了调查。有的开了座谈会,有的请他们填了调查表,还请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介绍了中学生的情况。同学们对下面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我的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四个字:紧张学习。早上5:30起床,6点—7点读外语,7点吃早饭;7:15赶到学校,7:20—7:50早自习,8点上课,11:45放学,吃完午饭就做作业;下午2点—4:35上课,4:35—5:30按规定是课外活动,但常被老师用来补课;6点回家,晚上7点又开始做作业、复习功课,一直到11点。一年到头除了大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可以由我自己支配外,就没有别的时间。
我们简直象个机器人,整天就在这繁忙的、枯燥无味的、劳累不堪的、十分厌烦而又不得不为之奋斗的学习中度过。
二.你一天中什么时候最愉快?
每当晚上11点多写完作业,复习完功课,眨着困乏的眼睛,带着沉重的大脑快要进入睡梦时,才感到轻松一点。
过量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常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哪有愉快可言!
做广播操,这是一天中唯一能听到音乐的时候,也是我最愉快的时候。
三。你觉得生活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缺乏的是欢乐和歌声。王蒙在《青春万岁》中所描述的中学生活,今天已经消失了。
我们的生活就象正弦波那样简单重复,那样平淡,缺乏高亢的旋律。
我渴望学习上、生活上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挚友。我不愿意过没有欢乐也没有友谊的生活。
四.你感到精神上最大的负担是什么?
最怕的是过不了高考这一关。我们就象在羊肠小道上赛跑,谁都想跑到终点,但随时又都有被挤掉的危险。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我们整天挤在这条竞争的小道上,同学之间在竞争,学校之间在竞争,家长、老师也在竞争。上上下下都让高考这根“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叫人透不过气来。为了过好高考这一关,学校把有经验的教师集中到少数几个快班,一摞一摞的复习资料,纯粹是“填鸭”“催肥”。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缺乏独立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同学之间成了竞争的对手,互相嫉妒,互相保密。
这种白热化竞争的潮流,就象幽灵一样整天缠着我们:想锻炼身体,到了操场不敢久留;想到阅览室看点文艺书刊,去了又不敢多呆。象丢失了什么似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只有坐下来拿起课本,哪怕连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心里似乎才得到一些安慰。
五.学校对你们有什么要求?
学校的最大要求就是有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
成绩好的学生被看成是学校的“资本”。有的学校不得不千方百计留住本校的高材生,有的学校想方设法到处去挖“尖子生”。我们一进入高中,老师就说“高一要当高二上”,“为高考,时刻准备着”。学校虽然也开设了数学、物理等课外活动小组,但还是尖子里拔尖子,课外小组还是为追求升学率服务。
我们老师说:不抓“4%”站不住脚啊!高考“剃光头”,社会舆论的压力受不了。六.家长对你们有什么希望?
父母希望我象哥哥一样考上大学。我哥哥高中两年,电影、电视一概不看;每天除了在学校上课,就埋头钻进自己的小屋读书。他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一日三餐,饭菜端到了桌上才去叫他,连自己的衣服都不要他洗。去年我上高中后,也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有时我受不了这种约束,去看一会电视,家长就在旁边唠唠叨叨。
光唠叨几句还是好的,有的家长轻则骂,重则打。这学期开学后的摸底考试,有个同学得了70分。他爸爸知道后,不问青红皂白,跑到学生宿舍,当着同学的面就给这个同学一巴掌,责骂道:有人得70分,你就不能得70!
七.你对自己的前途有什么考虑?
考上大学是“金饭碗”,能“顶替”是“铁饭碗”。如果考不上大学,又没条件“顶替”怎么办呢?我为自己的前途忧虑。
考不上大学在家待业,社会的压力、公众的舆论足以吞没一个人青春的火焰,冷却一个年轻人的心。“众口铄金”的情况是会降临到头上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车到山前必有路”,让命运安排理想,让政策安排出路。
八.你愿意怎样度过自己的中学时代?
我幻想的中学生活可能有些脱离实际,也可能显得太松散。我希望在中学时代能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学校广泛设立门科,但可以选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平时少进行些考试。希望高考制度也能做些相应的改进。
我不愿做追分的奴隶,也不愿做无度地消磨时间的懒汉。我要充实、发展自己。要有一颗美好正直的心,要有开拓人类知识的技能。一旦走入社会,多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么严峻的考验,我不会丢脸显眼。我愿在中学时代健康成长,给自己的未来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中学时代应该是探求知识、培养性格、锻炼体魄、陶冶情操的时代,这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