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疑一切”没有错

1981-07-15吴立华罗志野

读书 1981年9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分词词义

吴立华 罗志野

《读书》一九八一年第五期《对“怀疑一切”的怀疑》一文,显然是按照“怀疑=否定=打倒”的逻辑来立意的。读完后感到论据缺乏科学性,论点是值得思考的。首先,该文认为“‘怀疑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贬义词,其意义是:不相信,不信任,大有问题;而且带有轻视、藐视、鄙视、气恼等感情色彩。”是这样的吗?不尽然。

《现代汉语词典》对“怀疑”一词释义有二:“①疑惑;不很相信:他这话叫人怀疑。②猜测:我怀疑他今天不来了。”显然“怀疑”一词既可表示否定,也能表示肯定;从例句上,也看不出有什么感情色彩,应当属于中性词。

“怀疑”是科学的进取心理,但丁在《神曲》中写道:

“我们的知识不能有饱足的时候……

象萌芽一样,在一个真理的脚下,又生了一个疑问。

真理与疑问互为滋养,

自然一步步把我们推向绝顶。”

“怀疑”就是胸怀中的疑问,实在是很可宝贵的。语文教学中还专有“设疑派”(《文汇报》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一日),提出“有疑、无疑,即是教学的始末。”国外SQ3R的学习方法中Question,也是主张要质疑设问的。

明朝陈献章主张:“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茅以升采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打分”的“咨询教学法”(《人物》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近年来,谈怀疑的文章就更多了,宗克认为“怀疑在学习和接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武斌认为“我们既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索;又要反对无根据的胡思乱想”(《黑龙江青年》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不难看出历来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是主张“怀疑”的,并没有把“怀疑”一词片面理解为“不相信,不信任,大有问题”,也不“带有轻视、藐视、鄙视、气恼等感情色彩”。就是毛主席说的“问一个为什么”,我个人认为又何尝不是“怀疑”的意思呢?

“怀疑一切”是马克思留给科学、艺术的珍贵座右铭,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这顶桂冠强戴在“四人帮”头上呢?“四人帮”又何尝敢“怀疑一切”,张志新、遇罗克只是怀疑一点,就遭杀身之祸。

“怀疑一切”这句话,马克思所采用的拉丁短语De omnibus dub-itondum的意思符合原来的汉语译文,确有对一切怀疑的意思。du-bitandum的原形动词并不如杨德友同志所说的是dubitare,而应是dubitō。dubitare是不定式,是du-bito的一个主要词干。根据古典拉丁语法,dubitandum在这一短语中也不如杨德友同志所说的是被动语态将来时分词,它的英译是hav-ing been doubted,是拉丁语法中所讲的gerundive,即verbaI adje-ctive,可译为动形词。dubitō的被动语态将来式分词是:dubitōtus,dubitō的分词只有主动语态的将来式dubitarus,-a,-um,并没有被动语态将来式分词。

要两个民族的词义很贴切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法国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要找出英法绝对相等的词汇是很难的。何况古典拉丁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别。dubitō的含义是doubt和hesitate,即怀疑,犹豫不决等。并没有“深思”的意思存在。如果拉丁文中没有“思考”这一类词汇存在,根据dubitō的内在含义,也许可以引申出“思考”的意义。而拉丁文中明明有:putō,arbitror,exīstimō等词,都可作“思考”解。为什么这个短语不是:De omn-ibus ptandum或De omnibus existimandum,而是De omnibusdubitondum。这就说明dubitō和pttō等的词义不同。在汉语中“思考”与“怀疑”不同,不能认为拉丁语中就相同。不能简单地把“怀疑”改成“思考”。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分词词义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分词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结巴分词在词云中的应用
结巴分词在词云中的应用
中考被动语态考点精析
大少不同
被动语态点点通
聚焦现在完成进行时